國土資源開發需謹慎 保護生態文明空間載體
2013-04-12 10:00:53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關鍵詞:資源環境閱讀量:5269
導讀:hbzhan內容導讀:相關人士表示,“資源—環境—社會—經濟”是復合系統,環境資源是其子系統。任何系統只有在其承受能力范圍之內,才能自我調節、修復系統趨于平衡;超越承載力,系統就會失控。所以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分析,實質上就是在特定時空條件下,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區域資源環境系統對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
hbzhan內容導讀:相關人士表示,“資源—環境—社會—經濟”是復合系統,環境資源是其子系統。任何系統只有在其承受能力范圍之內,才能自我調節、修復系統趨于平衡;超越承載力,系統就會失控。所以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分析,實質上就是在特定時空條件下,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區域資源環境系統對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
國土資源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續發展的家園,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空間載體。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地綠、天藍、水凈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期間,資源環境類提案共有388件。總體來看,資源環境類提案關注的問題主要有:節約使用土地資源,農村環境保護,大氣污染防治,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
充分意識到保護土壤環境重要性
俗話說,“萬物土中生,食以土為本”。土壤尤其是耕地,是億萬百姓和千千萬萬生于斯長于斯的農民賴以生存,國家經濟以及各行各業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我國的土壤污染問題卻令人痛心。從2009年至今,我國發生了30多起重大或特大土壤重金屬污染事件,涉及多個省份。我國是耕地資源匱乏的國家,如今連這有限的耕地也受到污染威脅,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在工業化、城鎮化程度較高的地區,農村環境質量下降與經濟社會發展形成強烈反差。
但是,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土壤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和普遍性,特別是廣大農民對土壤污染更是缺乏認識和覺醒。調研中我發現,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的現象普遍存在,很多鄉鎮農村生活垃圾到處扔、工業廢料到處丟、污水到處流。
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約1.2億噸的農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89%的村莊沒有污水處理系統,有3億多農村人口喝不上干凈水。提案建議,制定可行的垃圾和廢棄物管理措施,建立垃圾分類管理制度,完善村鎮垃圾收運處理系統,建立覆蓋所有鎮村的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系統,有效管理各類養殖業廢棄物;建立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一體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新格局,把農村環境治理納入政府綜合決策機制和重大事項督查范圍。
灰霾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
2005年,在我國北方和南方的多個城市,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已經成為重要污染源。2006年以來,我國城市顆粒物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都呈現有增無減的態勢。調查顯示,北京市的灰霾天氣近幾年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北京市的道路兩側,交通微環境的污染物人均小時吸入量是北京市整體平均的污染物人均小時吸入量的5倍左右,這導致了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今年年初,我國一些大中城市頻繁出現灰霾天氣。由于城市機動車數量迅速增長,使用的油品質量低,排放水平不高,機動車已經成為大中城市的重要污染源,直接導致城市灰霾天氣增加。據統計,我國每年因城市大氣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統門診病例達35萬人以上,急診病例680萬人,而且呈逐年增加之勢。
提案建議,建立多層次防控責任體系,成立由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參與的灰霾污染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從國家層面統籌協調區域灰霾污染治理工作;構建以“空氣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環保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限期達標,制定PM2.5階段性控制目標及達標期限,并將相關情況納入黨政領導政績考核指標;重點區域應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產業準入政策及落后產能淘汰名錄,促進煤炭消費向電力等大型燃煤設備轉移,推進民用炊事、采暖及分散燃燒設施能源消費的清潔化;著手制定總體規劃,盡快出臺和完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在將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納入重點區域污染減排約束性指標。
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環境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管轄海域約300萬平方公里,海岸帶縱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三個氣候帶,海洋資源可開發利用的潛力很大。海洋資源種類繁多,包括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氣、海底固體礦產、海洋動力資源、濱海旅游等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提案建議,通過油氣勘探開發、海洋漁業、海洋旅游業、海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加大海洋資源開發力度,有系統、分層次、分步驟地宣示我國海洋主權,增強在爭議海域的存在;加強漁業技術支撐,鼓勵漁民生產作業,加強大型海域漁業捕撈船和裝備的規模化建設;建立漁業綜合保障服務基地,為漁業生產補給提供支撐和服務;高標準推進海洋旅游開發,加快相關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渤海灣、遼東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主要污染物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總量較上年有較大增長,部分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提案建議:嚴格執行海洋經濟發展規劃與項目的環評制度,以環境容量為前提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制定嚴格的涉海產業準入標準,嚴禁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在臨港地區落戶;全力推進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試點,重點加強對新建、擴建的海岸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跟蹤監測;加強海岸帶綜合管理、海洋生態損害補償賠償、圍填海計劃指標管理等法律法規建設;建立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與信息共享平臺,重點加強入海污染源、重點港灣、重要海洋功能區和生態脆弱區監測。
加強海洋環境監測與評價,實現海洋環境管理由事后管理向全過程監管轉變,繼續完善國家、省、市、縣相結合的海洋環境監測體系,開展海洋環境監測機構標準化建設。推進海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提升裝備能力和技術水平,實現對我國管轄海域各類環境要素的監測。建立海洋環境保護數據共享機制,深化海洋環境監測信息分析評價,完善海洋環境質量公告制度和環境狀況通報制度。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