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PM2.5取中文名 網友表示如何治理才是重點
2013-02-28 11:22:10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關鍵詞:pm2.5閱讀量:4881
導讀:hbzhan內容導讀:毒塵、微塵、超微懸浮顆粒,自昨天傳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要為PM2.5定一個規范的中文名消息后,相關的話題很快就成為網絡熱點。當然,也有網友認為,在公眾越來越熟知PM2.5的情況下,起名字并不重要,“如何治理才是重點”。
hbzhan內容導讀:毒塵、微塵、超微懸浮顆粒,自昨天傳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要為PM2.5定一個規范的中文名消息后,相關的話題很快就成為網絡熱點。當然,也有網友認為,在公眾越來越熟知PM2.5的情況下,起名字并不重要,“如何治理才是重點”。
造成嚴重霧霾天氣的“元兇”之一PM2.5現在已為廣大公眾所熟知。但PM2.5是一個字母詞,至今還沒有統一規范的中文名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正在研究并廣泛征求意見,準備為PM2.5確定一個科學恰當的中文名稱。
據介紹,粒徑小于100微米的顆粒物,英文簡稱TSP,中文名稱為“總懸浮顆粒物”;粒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即PM10,被稱為“可吸入顆粒物”;而粒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即PM2.5,目前還沒有統一規范的中文名稱,現在媒體上和學界有“可入肺顆粒物”“細顆粒物”“超細顆粒物”“細粒子”等各種說法,比較混亂。
27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舉行專家研討會。有專家提出,為了公眾理解和媒體使用方便,可以把PM2.5俗稱為“煙塵”或“細飄塵”。
取名消息在網上傳開之后,很快就引發網民熱議,不少媒體甚至在微博上征集PM2.5的中文名。從網民的評論看,一部分人覺得PM2.5的中文名應該側重在其物理性質上,比如叫“微塵”、“超微懸浮顆粒”等;而另一部分人則建議其與空氣質量的關系,比如“塵埃顆粒指數”、“空氣污染指數”,甚至有人認為,干脆就應該叫“毒塵”。
另外,與那些為PM2.5起中文名“獻計獻策”的網友不同,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提出,在PM2.5隨著頻發的霧霾天氣越來越為公眾所熟悉的情況下,當務之急應該放在如何治理上。
網友@韋維2013日記”就評論說:“沒必要改,官方的做法是多此一舉,PM2.5這個詞更加容易記住”。不過,也有少部分網友反駁說,其實給PM2.5起中文名是標準化工作應有之義,起名字與治理環境是兩碼事,不能說環境沒搞好就標準化也不能搞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