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一大早,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連續發了四條微博,為今晚7點發布的小米SU7 Ultra進行宣傳預熱。反饋在資本市場上,小米股價盤中一度漲超4%,這一強勢表現不僅刷新了小米集團股價的歷史紀錄,也使其創始人雷軍的財富水漲船高,成功超越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成為中國新首富。
據介紹,小米汽車的端到端全場景智能駕駛,支持在完成路線學習的停車場,實現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智駕體驗,覆蓋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復雜城市道路以及停車場等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
新能源汽車賽道上不斷開拓,小米在環保方面的腳步也從未停止。雷軍于2024年宣布小米集團將在2040年實現碳中和,并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小米的?T8智能工廠采用分級用電調度、
余熱回收等技術,實現自身碳中和,并通過數字化管理提升能效30%。小米手環8(NFC款)還是國內首款可穿戴碳中和產品,采用可再生材料表帶、優化充電技術,并通過碳抵消項目實現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詳情如下↓
小米環保戰略全景解析:從碳中和承諾到全產業鏈綠色實踐
?一、碳中和目標與技術創新
?2040年碳中和承諾?
雷軍于2024年宣布小米集團將在2040年實現碳中和,并100%使用可再生能源。這一目標覆蓋全價值鏈,包括自身運營、產品全生命周期及供應鏈體系。例如,小米汽車工廠通過屋頂光伏電站年均發電1640萬度,減少碳排放9905噸,相當于54萬棵樹的年碳吸收量。
?智能制造與綠色工廠?
?T8智能工廠:采用分級用電調度、余熱回收等技術,實現自身碳中和,并通過數字化管理提升能效30%。
?汽車制造低碳工藝:涂裝環節使用80%水性環保涂料,空腔注蠟采用VOCs含量低于5%的高固體分蠟,減少污染排放;廢水循環利用率達50%。
?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設計
?碳中和產品創新?
小米手環8(NFC款)成為國內首款可穿戴碳中和產品,采用可再生材料表帶、優化充電技術,并通過碳抵消項目實現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手機包裝材料中高比例使用可回收和生物降解材質,減少資源浪費。
?環保消費引導?
小米11首創“標準版/套裝版”雙版本策略,將充電器選擇權交給用戶,既響應環保又避免強制減配爭議,首銷期間超2萬人主動選擇無充電器版本。
?三、供應鏈與產業鏈協同減碳
?供應鏈碳管理?
小米為核心供應商制定碳減排目標,建立碳排放追溯機制,推動清潔能源使用。例如,要求供應商采用高效生產設備,優化原材料利用率。
?技術賦能合作伙伴?
通過智能制造經驗輸出,助力代工企業和生態鏈企業數字化、低碳化轉型,例如引入余熱回收系統至合作工廠。
?四、員工與用戶參與的碳治理體系
?員工碳賬戶機制?
建立內部碳賬戶追蹤員工通勤、差旅等碳排放,設置積分獎勵激勵綠色行為(如騎行通勤),并計劃與外部碳中和項目聯動。
?公眾環保倡導?
雷軍通過騎行上班、社交媒體發聲等個人行為強化環保品牌形象,帶動公眾關注綠色出行。
?五、社會責任與公益行動
?環保公益投入?
小米公益基金會累計捐贈超1.56億元用于災害救援(如京冀洪澇、河南暴雨救災)及災后重建。
?科技人才培養?
設立“小米青年學者”計劃,5億元支持100所高校青年科研人才,資助領域涵蓋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綠色技術方向。
?總結:科技與責任的深度融合?
小米的環保戰略已形成“技術突破—產業協同—公眾參與”的完整閉環。從全球首款碳中和可穿戴設備到供應鏈碳足跡管理,從員工碳賬戶到公益基金會,雷軍將ESG理念深度植入企業基因。這些實踐不僅為小米贏得“科技環保先鋒”的行業地位,更推動中國制造業向綠色智能化加速轉型。
*本文根據AI生成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