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創新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發展局聯合印發《珠海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據悉,這是自2024年5月10日《廣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印發實施以來,全省發布的首個地市級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明確了2025年近期目標和2030年中遠期目標,從10個優先領域制定了27項具體行動。《行動計劃》的制定和發布,是珠海市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具體舉措,對于全面提升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
珠海生境多元,擁有山水林田湖草海等多種生態要素,孕育了豐富且獨特的區域生物多樣性。全市記錄有陸生野生維管植物196科810屬1727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28目104科420種。其中,包括水松、小靈貓、東方白鸛、黃嘴白鷺、黑臉琵鷺、白腹海雕、黑嘴鷗等85種國家重點保護物種。
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大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效。先行先試實施全國首個規范海域海島管理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有序開展陸生野生動植物調查、編目以及動態監測工作;對紅樹林濕地、濱海濕地、海岸線等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香爐灣沙灘修復、三角島生態修復、東澳灣海灣整治成為典范;聯合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嚴厲打擊破壞生物多樣性的違法行為;搭建粵港澳濕地生態保育科普教育平臺,組建形成中華白海豚高校聯盟。
同時,珠海市生物多樣性保護依舊存在著短板,主要體現在局部區域野生動植物調查存在空白、闊葉林和濕地生態系統連通性不足、城市化進程加快造成濱海濕地面積縮減、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壓力增大等方面。
《行動計劃》明確了兩個階段目標:到2025年,推動珠海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政策逐步完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森林覆蓋率不低于省下達目標值。自然生態空間得到有效保護,外來入侵物種得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珠海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體系趨于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不斷優化。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珍稀瀕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外來物種入侵風險得到有效遏制。
為進一步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在11個廣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基礎上,《行動計劃》細化形成2個珠海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包括珠江口海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鎮海灣—廣海灣—川山群島—銀湖灣海域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行動計劃》聚焦問題導向,突出本地特色,明確了我市新時期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和行動計劃,開啟生物多樣性保護嶄新篇章。
《行動計劃》部署了健全法規政策及管理機制、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監測、加強就地保護、加強遷地保護、促進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資源可持續利用、生物安全管理、提升監管能力、加強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公眾參與和合作交流10個領域,共提出27項優先行動,為各區、各部門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指引。
原標題:10個領域27項行動,珠海七部門聯合印發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