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農村的河道好不容易治好了怎樣才能防止它們又變回臭水溝?能不能讓大家都參與進來,一起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清澈呢?
美不美,家鄉水。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對農村水環境的期待也越來越高。生態環境部聯合相關部門門修訂印發《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指導各地加強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長效管護,暢通渠道,引導村民共商共治共管共享。
建立巡查和保潔制度
鼓勵河長制湖長制體系向村級延伸,有專人負責,定期巡查和保潔水體,發現水體顏色或氣味明顯異常等情況,及時報告并整改。定期打撈水面漂浮物(垃圾、 枯枝敗葉等)清理影響水生態的植物、沿岸生活垃圾、塑料廢物及其他廢棄物等。
建立村民參與制度
鼓勵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與管護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引導村民群眾參與治理設施的維護或監督。鼓勵將排查及治理情況、長效管護機制,以行政村為單位通過公告欄便于群眾知曉的方式公示,方便群眾了解相關進展。
建立社會監督制度
指導市級相關部門根據工作進展情況,將本行政區域新增納入國家、省監管清單水體以及完成治理的水體,通過政府網站等方式向社會公示,接受公眾監督。
同時,生態環境部與人民網聯合上線“領導留言板一環境美不美?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及治理建議這里提”征集活動,將農村黑臭水體作為征集范圍,回應群眾關切,通過解決點上問題,推動農村環境面上提升。
問:城市周邊的鄉鎮污水處理還行,可是偏遠地方落實不到位。那么如何打通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呢?
生態環境部堅持“問需于農”“問計于農”“問效于農”,努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聚焦房前屋后河塘溝渠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黑臭水體。持續推動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
清單化管理
建立任務、銷號、問題三清單。組織開展動態排查,實行“拉條掛賬,逐一銷號”。以村民集聚區或聚集點適當向外延伸,鼓勵村民監督并提供排查線索。偏遠地區可通過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提高排查效率。對銷號后返黑返臭的水體重新列入問題清單。
系統化治理
以縣級行政區為單位開展治理,明確“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水系連通、生態修復”要求,結合經濟發展水平和村民需求等確定治理思路和技術路線,選擇低成本、易維護、高效率模式,鼓勵優先采用資源化、生態化治理措施。
常態化監督
綜合運用衛星遙感、水質監測等方式,對包括偏遠地區黑臭水體開展跟蹤監管,確保“長制久清”。對返黑返臭水體分析問題原因、督促指導地方及時整改,完善長效管護機制。
值班答主 | 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
制圖 | 吳雨桐
原標題:農村的河道好不容易治好了,怎樣才能防止它們又變回臭水溝?|小山小水答網友問(34)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