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大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開《對市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第0208號建議的答復》,核心議題為清潔能源發展。
答復中提到,大連正在通過全國碳交易市場,積極推動企業參與碳交易工作,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61%,位居東北地區首位,2024年底力爭新增并網陸上風電規模100萬千瓦,到2025年底,完成大連市海上風電規劃內全部項目投產目標。
大連計劃發展適應惡劣海洋環境的風電設備,包括耐腐蝕、抗臺風、大功率的遠海風電機組和相關配套設備;積極爭取場址資源納入省市海上風電規劃;開展氫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應用場景的示范;探索以園區綠電替代、源網荷儲一體化等模式,搭建綠電與先進優質高載能產業耦合式發展平臺;通過開展燃料電池新材料、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等技術研發,實現清潔能源產業的創新,促進能源行業的低碳化應用和發展。
對市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第0208號建議的答復
許維明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牢牢把握清潔能源發展契機,增強發展新動能的建議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對本建議的辦理概述
收到“牢牢把握清潔能源發展契機,增強發展新動能”建議,我委高度重視,立即組織開展調研工作,召開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座談會,對建議情況進行了分析,全面梳理我市新能源產業建設發展情況,并提出相關工作建議。
二、對所提建議的逐條答復
(一)有序推進碳達峰工作
一是推進我市企業積極參與碳交易。加強電力行業碳排放重點單位月度存證指導,積極組織企業參與碳市場交易,目前有14家完成履約交易。但國家從維護全國碳市場的統一性考慮,已停止沈陽等區域碳市場;在擬出臺的《碳排放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中明確提出“不再建設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經存在的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應當逐步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因此我市正在通過全國碳交易市場,積極推動企業參與碳交易工作。
二是以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為關鍵支撐,充分依托我市清潔能源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統籌發揮火電保障調節作用,因地制宜發展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形成多種發電方式互補的新模式。目前我市已投產海上風電規模105萬千瓦,已建成陸上風電規模77萬千瓦,已建成光伏發電規模70萬千瓦,紅沿河核電于2022年6月全面投產。截止2023年底,我市發電裝機總容量1564萬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61%,位居東北地區首位。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加快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建設,到2030年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70%。
三是制定《大連市碳達峰試點實施方案》,并上報國家發改委進行專家評審。待國家反饋專家意見,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印發。加快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編制能源、石化化工、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等5個重點行業領域達峰方案,科技創新和雙碳產業2個支撐方案,減污降碳協同治理1個保障方案。印發《2024年大連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點》從全力推進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領域低碳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雙碳產業”助力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等11方面提出了83條工作要點。
(二)增強區域特色產業發展
一是推動光伏產業發展。推動光伏發電多元開發。針對風光資源的波動及間接屬性,與儲能相結合,增強靈活性和穩定性,實現光伏電能柔性入網/消納;并在交通建筑等領域積極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速光伏產業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光伏一體化建筑產業融合。加強光伏新技術研發轉化。強化光伏上游設備生產,支持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鼓勵現有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試線加速建設,積極推進高效疊層電池制備及產業化發展進程。
二是推動風能資源有序開發。大力推進普蘭店、瓦房店納入全省新增風電建設計劃140萬千瓦各項目建設,2024年底力爭新增并網陸上風電規模100萬千瓦;積極推動莊河、長海85萬千瓦海上風電建設,力爭到2025年底,完成大連市海上風電規劃內全部項目投產目標。
加快大功率風電設備研制及產業化建設。開發高容量高發電效率風電機組,強化風電軸承、齒輪箱和大型風機鑄件技術與海上風電設備整機制造。針對風電主軸軸承和齒輪箱的國產化需求,開發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軸承和齒輪箱。發展適應惡劣海洋環境的風電設備,包括耐腐蝕、抗臺風、大功率的遠海風電機組和相關配套設備。
三是積極布局船舶工業低碳發展。大船集團建造的單艙世界最大13000立方米B型LNG燃料艙完工交付,填補了該型燃料艙全流程自主研制的國內空白;建造的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二氧化碳運輸船順利出塢。大連中遠川崎在新能源船舶訂單方面取得突破,承接4艘LNG雙燃料VLCC和5艘甲醇雙燃料24000箱級TEU集裝箱船的訂單,實現了產品由傳統燃料船舶向新能源船舶的轉型升級。中車大連機車自主研發的首臺中速大功率氨燃料發動機點火成功。中遠海運重工建造的首艘結合遠程遙控、自主航行與教學實訓于一體的新型船舶順利下水。下一步,我市繼續充分發揮大連船舶制造業的優勢,積極落實工信部等五部門出臺的《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行動綱要(2024—2030年)》,緊緊抓住國際船舶市場近幾年黃金期的機遇,持續推動船舶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四是積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和地理標志推廣使用,督促獲證企業嚴格按標生產,保證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穩定。制定《設施甜櫻桃采收、分級技術規程》等相關標準,做優綠色食品宣傳活動,完善品牌建設基礎。組織開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行動、農產品品質提升行動、優質農產品消費促進行動,提升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推動我市生態農場建設工作,我市現有國家級生態農場7家、省級生態農場14家,培育數量占全省一半,初步建立了我市生態農場培育工作體系和監測制度,探索建立了我市生態農場建設與監測評價制度體系,為全省生態農場建設工作起到示范作用。下一步,我市將繼續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和地理標志推廣使用,督促獲證企業嚴格按標生產,保證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穩定。
(三)重點發展清潔能源產業
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海洋強市相關戰略部署,旅順口區委區政府積極謀劃發展海上風電項目,著力將海洋資源稟賦優勢轉化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目前,旅順口區已委托專業機構完成了旅順海上風電規劃初步選址謀劃工作,下一步,將征求各有關單位意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夯實選址成果,積極爭取場址資源納入省市海上風電規劃,力爭“十五五”啟動項目建設。
二是我市已制定氫能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氫能產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氫站管理辦法等系列政策文件以及氫能產業相關標準,以“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工程”為牽引,加快核心零部件研發和整車整機裝備示范應用,氫能政策、產業和資本三個生態環境逐步構建完成。基本形成了涵蓋氫燃料電池電堆、控制系統等關鍵核心零部件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因地制宜推進清潔能源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建設,支持數據中心、園區、社區、企業等示范應用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系統、熱電聯供系統。開展氫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應用場景的示范。
三是探索分布式與集中式互補、非傳統能源與傳統能源互補的能源互補。通過風光火核儲一體化多能互補模式,充分發揮大規模新型儲能作用,促進風電、光伏發電等在全市或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提升清潔能源整體消納水平。探索以園區綠電替代、源網荷儲一體化等模式,搭建綠電與先進優質高載能產業耦合式發展平臺,打造先進載能產業集聚區,研究推動園區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規則的制定。
四是推動清潔能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優化科技攻關組織模式,圍繞制約太陽能、風電以及氫能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 卡脖子 ”技術 ,通過“ 揭榜掛帥 ”、重點研發計劃、科技人才等科技計劃項目,鼓勵引導企業和高校院所集中優勢力量開展應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和產品開發,推動氫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提升清潔能源領域核心競爭力。依托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遼寧濱海實驗室、遼寧黃海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推動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通過開展燃料電池新材料、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等技術研發,實現清潔能源產業的創新,促進能源行業的低碳化應用和發展。
大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