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區大市政項目集環衛、園林、市政為一體,服務內容涵蓋垃圾分類、環衛保潔、綠化養護、河湖保潔、公廁管養、路燈管養等業務。項目覆蓋佛山市南海區7個鎮街,服務面積近100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超300萬人。
項目通過資源整合,打破專業分工過細、標段過碎、短期化經營等傳統環衛運營模式,聯動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構建形成“大市政”管理全鏈條體系,助推南海“無廢城市”建設。
瀚藍智慧城市管家平臺
01痛點問題
區域原市政服務項目設置分散、服務單位眾多、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市政工作協調管理難度大、協調管理成本高,市容環境質量提升慢,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人居環境的需要和向往。
02解決方案
根據南海區區委、區政府建設市政管理全鏈條體系的工作部署,南海大市政項目以佛山市南海區瀚潔城市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為主體運營單位,積極探索“大市政”管理模式。
公司以環衛、園林、市政三大城管業務為切入口,以加強區域協同、實現資源循環共享為原則,整合垃圾分類、環衛保潔、綠化養護、河湖保潔、公廁管養、路燈管養等業務,將原有149個零散項目整合為67個大市政項目,同時設立管理矩陣,形成布局統一、指揮有力、調度有方的市政管理“一盤棋”工作格局。通過制定標準作業流程及作業規范,嚴抓作業安全和質量;加強技改升級,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提高作業效率;運用數字化管理平臺,打通各業務信息數據,實現智慧城管“一張網”;聯動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保障南海區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及污泥等的分類運輸和處置,有力保障了前端城市環衛的垃圾分類收集和收運成效。
03成效
(一)社會效益
保障就業,項目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超1.1萬個。公司為適齡人員全員購買社保、公積金及雇主責任險等,助力穩崗穩就業。同時,組織開展員工技能培訓與競賽,助力員工發展。
賦能管理,項目大幅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同時利用項目現有的灑水車及專業人員等資源優勢,協同政府成立南海區應急救援供水保障快速響應工作機制,提升了城市應急協調能力和現場救援時效。
科普惠民,自項目運營以來,公司主動走進社區、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督導宣傳工作,服務居民戶數超69萬戶,組織開展各類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超4200場次,覆蓋受眾超20萬人次,不僅推動了社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還提高了公眾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和意識。
(二)環境效益
項目每日垃圾清運量超2200噸,聯動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實現了前端分類、中端清運、末端處置三大環節的有機統一,完善形成固廢治理縱橫一體化的“瀚藍模式”,有效保障了南海區城市生活垃圾從收儲運輸到處理各環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此外,項目還大力推進城市人居環境優化,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打造了干凈整潔、優美宜居的生產生活環境。
(三)經濟效益
項目積極探索各類業務協同與區域協同,優化作業模式,推進技術改造升級,做到人員、設備設施充分共享,有效節約社會資源,降低了社會投入總成本。
(四)企業文化
公司秉持“城市好管家、行業好典范、社區好鄰居”的社會責任理念,創新構建“大市政”管理全鏈條體系,多方面提升環境服務能力,助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優化城市人居環境,切實提升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04展望
未來,項目將持續完善“大市政”管理模式,不斷豐富服務內容,持續提升數智化水平,不斷提升服務品質,以服務促管理,以效率求效益,推動南海區城市環境品質不斷邁上新臺階,為南海“無廢城市”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瀚藍社會責任競爭力案例
瀚藍致力于通過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解決產業和社會發展的痛點和難點問題,創造顯著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創新探素商業模式,助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瀚藍創新提出責任競爭力管理的“六有”特征--國家有需要、行業有痛點;瀚藍有優勢、業務有創新;行動有實效、文化有增益,并據此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社會責任競爭力案例。
原標題:瀚藍責任競爭力案例①:打造“大市政”標桿模式,助力佛山南海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