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司長王志斌表示,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重點以支撐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為目標,以集成應用為導向,聚焦以磷為核心的流域水質目標管理、水生態完整性評估等六大專題,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和駐點城市“一市一策”科技幫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成效顯著。
問答原文如下↓
人民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效,在推動長江保護修復攻堅行動方面發揮了什么作用?謝謝。
王志斌: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要求,更好推動精準、科學、依法治污,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和管理支撐的深度融合,2018年生態環境部成立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重點以支撐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為目標,以集成應用為導向,聚焦以磷為核心的流域水質目標管理、水生態完整性評估等六大專題,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和駐點城市“一市一策”科技幫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成效顯著。
一是構建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知識庫”和“工具箱”。系統診斷長江水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揭示問題成因及機理;研究建立全時空“診”、全過程“控”、全方位“治”、全要素“保”的長江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技術體系,重點構建了水環境精準溯源和系統治理、水生態調查—評估—修復等技術模式,形成覆蓋全鏈條的科技供給。建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智慧決策平臺,服務推動沿江省市科學數據共享。
二是科技支撐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國家科學決策。圍繞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等攻堅戰重要任務,開展關鍵指標內涵判定、期望值確定、監測關鍵技術和質控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支撐出臺《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試行)》。堅持需求導向,開展“風險防范—污染管控—排口管理—水源保障”管理技術研發,全力支撐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黑臭水體整治、化工園區水污染治理、歷史遺留礦山和尾礦庫污染防控等攻堅戰專項行動。組織專家團隊赴杭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現場進行問題研判,圓滿完成國家重大活動的水環境質量保障任務。
三是科技助力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地方精準施策。以聯合研究成果為基礎,“前店后廠”,送科技、解難題。分兩批派駐66個駐點專家團隊開展水環境形勢分析、磷污染來源解析,以及122個水體水生態調查評估等,形成源清單、問題解決方案等700余份,幫扶地方解決治理難題。與2018年相比,駐點城市總磷濃度平均下降約30%,“一江碧水向東流”的美景重現,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