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18日14時,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突破700億立方米(含東線一期北延應急供水工程),相當于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的1.5倍,沿線7省市1.76億人從中受益,提升了40多座大中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空間,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部崛起、鄉村振興、雄安新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支撐和水安全保障,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在調入北方的700億立方米的南水中,中線一期工程向北京、天津、河南、河北調水625.93億立方米,東線一期工程向山東調水67.77億立方米,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向黃河以北供水6.30億立方米。
進入新時代,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支撐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構建以數字孿生南水北調建設為核心的智慧水利平臺,是推動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提質增效的一種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推進數字孿生南水北調和水網智能化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水網建設運行管理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快速轉變。
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要求,在中東線一期工程中先行先試,初步構建起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的數字孿生南水北調工程體系。
近日,數字孿生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1.0版獲評水利部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十大樣板,為中線一期工程提供了長距離引調水工程典型建筑物的工程安全結構分析、工程防洪、跨流域多水源多目標聯合調度、長距離明渠輸水工程水質保護、冬季輸水安全保障等多個典型智慧應用場景,相當于為工程運行安裝了一個智慧管理的大腦,中線一期工程擁有了更加強大的生命力。比如,冰情預測預報模型和冰期輸水業務應用后,中線一期工程冬季輸水能力大幅提升,2023至2024年度冰期輸水期間向沿線供水16.9億立方米,較水利部同期下達供水計劃多3.4億立方米。
數字孿生南水北調(洪澤泵站)大型泵站水泵聲紋AI監測系統進行全息智能化模擬,初步實現水位等工情數據的預報預測、運行故障的提前預警、智能輔助分析診斷,實時評價泵站主機組健康狀態,并提出最優開機組合方案。東線北延數字孿生系統具備了調水一張圖、年月水量調度方案編制、水情監測與水量計量管理、報表管理、工程實時調度、調水值班、水量調度評價管理等功能。
數字孿生賦能,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管理如虎添翼,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的綜合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工程的社會、經濟、生態、安全效益越發顯著。
中東線一期工程溝通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已經成為沿線城市供水生命線,不僅有力保障了沿線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而且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確保了受水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700億立方米南水保障了受水區群眾的飲水安全,受水區群眾從“缺水吃”到“有水吃”,再到“吃好水”轉變。中線工程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及以上,東線工程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河北黑龍港流域、山東省夏津、武城等地群眾告別高氟水、苦咸水,北京居民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80 毫克每升降至120毫克每升。南水占北京市城區供水量70%以上,幾乎占天津市主城區供水量的100%,占鄭州市中心城區供水量90%,占石家莊市城區供水量75%以上。
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后,北京市形成了“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三水聯調的水安全保障格局。天津市以南水北調、引灤輸水工程雙水源為保障,與爾王莊、王慶坨等五座水庫互聯互通、統籌運用。東線一期工程構建起長江、淮河、黃河、當地水優化配置和聯合調度的骨干水網,提升了蘇、皖兩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了山東省水資源配置格局。
700億立方米南水支撐沿線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鄭州市是全國交通樞紐,目前中歐班列集貨范圍覆蓋全國四分之三區域,境外網絡遍布40個國家140多個城市。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向石家莊市供水超90億立方米,為石家莊市實施“擁河發展”戰略,引導城市新興功能向滹沱河沿線聚集,以生物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現代食品和現代商貿物流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水資源支撐。京杭大運河濟寧以北到梁山段航運迎來新生,一條2000噸的集裝箱船從濟寧市梁山港出發可直達杭州,京杭大運河全年通航里程達877公里。
700億立方米南水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支撐,助力推進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向北方50多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補水總量近100億立方米,華北地區一大批河湖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白洋淀淀區面積擴大到近300平方公里,“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安家落戶。曾經是風沙源的滹沱河兩岸,現在已成為石家莊市的后花園。永定河實現了1996年以來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線通水。2020年,華北地區淺層地下水水位持續多年下降后首次實現止跌回升,截至2023年年底,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水位已連續8年回升,累計回升10.64米。
南水北調工程成為沿線各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底氣。焦作市天河公園內,國家方志館南水北調分館每天開放接待游客。“夜游正定古城”融入石家莊市民日常。2023年端午節前后,白河、淇河、滹沱河、海河等紛紛上演龍舟比賽盛宴……
東線一期工程沿線調蓄湖泊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南四湖成功躋身全國水質優良湖泊行列,濟南開展生態補泉行動,“泉城”再現四季泉水噴涌景象。受水區因生態補水水域面積大幅度增加。山東夏津縣以南水為依托,建設城北水系濕地公園,改善鹽堿地水生態環境。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兩次助力京杭大運河實現全線水流貫通后,今年再次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河段集中補水。
南水北調作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對保障國家水安全意義重大。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從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以數字孿生南水北調建設為抓手,加快發展具有水網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堅決扛起“三個企業”責任擔當,大力實施“通脈、聯網、強鏈”總體戰略,加快構筑國家水網,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南水北調力量。
撰稿 | 許安強 張小俊
原標題:7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