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由環境商會主辦的“2024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在北京召開。同時,公布了由環境商會牽頭會員企業共同起草的兩份提案初稿,已報送全國工商聯,將以團體提案形式提交全國政協會議。
關于改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提案(初稿)
全國每年生產大量電器電子產品,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產量為彩電19578萬臺,電冰箱8664萬臺,洗衣機9106萬臺,空調22247萬臺,微型計算機43418萬臺,吸排油煙機3970萬臺。電器電子產品保有量大,集中進入淘汰期使電子垃圾數量激增。預計2023年超過兩億臺家電報廢,歷年累積廢棄品急劇增長。廢棄電器電子含有毒有害物質,野蠻拆解和掩埋焚燒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大力推動廢棄電器電子回收利用,是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手段。2009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明確了目錄制度、多渠道回收和集中處理制度、資格許可制度及處理基金制度等。國家設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于補貼回收處理廢電器電子產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財綜2012年34號)實施后,2012至2022年間,已累計發放補貼近268億元,污染防控效果顯著,規范回收處理量大幅增長,銅、鋁、鐵、塑料等資源產出率穩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拆解企業已累計處理約7.7億臺廢電器,有效引導電子廢物從個體商販進入正規處理企業。2012至2021年,電子廢物處理企業年實際處理量由1010萬臺增長至8785萬臺。當前,行業發展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基金資金來源不足,補貼發放時間過于延遲滯后。基金收支不平衡,資金缺口巨大,出現入不敷出、補貼滯后等現象。基金征收定價7~13元,處理補貼定價35~100元,征收占比補貼:電視機19%~22%、電冰箱14%,洗衣機16%~20%,電冰箱15%,空氣調節器5%~8%,平均占比約15%。審核周期較長使資金發放過于滯后,企業需流動資金彌補電子廢物采購費用缺口。此外,2014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增加了9類,包括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吸油煙機、燃氣熱水器、電熱水器、
監視器、電話單機以及手持通訊設備等,但沒有納入基金征收范圍。
二是產業發展不穩定,企業生產經營風險激增。補貼標準的動態調整對于回收—拆解—再利用產業鏈的市場主體產生深遠影響,將導致上下游企業的利潤再分配和再平衡。按照《關于調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標準的通知》(財稅2021年10號),現標準為每臺電視機40~45元、微型計算機45元、電冰箱55元、洗衣機25~30元、空氣調節器100元,較早期下調了30%左右,拆解企業為控制成本必須壓低廢物回收價格,打破了社會回收商和拆解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格局。
根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規范拆解處理作業及生產管理指南(2015年版)》要求,“確保各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量達到年許可能力的20%以上”,拆解企業必須保證拆解量,對于廢棄產品采購具有剛性需求。雖然個別企業建立了回收渠道,但多數企業仍依賴社會回收體系,不掌握主導權議價能力弱。社會回收商為維持以往利潤水平,不愿將廢物低價輸送至正規企業。跨省市遠距離運輸成本較高,同地域內的廢舊物資競爭激烈。多因素疊加使
廢電子電器回收價格波動大,基金補貼的最大受益方實質是社會回收商,拆解再利用企業生產經營風險激增,產能利用率不足。
三是電器電子廢棄物的非法拆解日益突出。拆解處理規范化直接影響
再生資源利用率和環境污染控制水平。非法拆解個體沒有管理和環境治理成本,不繳納稅費,以更高價格回收導致電子廢物流向私拆途徑。近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上漲,銅、鋁等售價提高,很多回收商開始自行拆解,產生的廢油、廢鉛酸蓄電池、廢催化劑、廢制冷劑等危廢污染突出。比如廢家電有含鉛玻璃、阻燃劑、PCB 等毒害物質,小作坊不配備專業設備,造成水、大氣和土壤污染。此外,從社會回收商采購廢家電內的高價金屬已被拆走,區域壟斷的危廢企業也擠壓收益,基金補貼額度就不足以覆蓋拆解再利用企業的回收處置成本。從產業鏈條分析,回收—規范拆解—再利用/資源化—危廢處理企業未達到利益分配均衡,個體私拆情況依然嚴重。
2023年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已經停征(財政部、生環部、發改委、工信部2023年74號),鑒于銜接政策尚未出臺,一些拆解利用企業已經停工,以待政策明朗后再開展經營生產。《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財資環2022年53號),提出“建立健全汽車、電器電子產品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促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健康發展。”為引導廢電器電子產品流向正規有資質處理企業,提出建議如下:
一是改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制度,增加資金來源補齊資金缺口。發改委探索實行針對大宗電子產品的消費者押金退款政策,進一步延伸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優化資金結構,提高基金征收標準,增加補貼支付頻次。啟動新9類產品處理的基金征收工作,彌補大家電處理的拖欠資金缺口,維持電子廢物回收利用量的穩定。
二是完善動態補貼機制,平衡好補貼標準與企業處理成本的差異。基金補貼標準應以報廢家電所含有毒有害物質的處置成本為依據,財政部綜合考慮回收、拆解和再利用企業之間的競爭等因素,理順市場經濟下價格的傳導機制和利益平衡,控制好政策調整的節奏和力度,設有緩沖期以系統性消減對產業發展的不利影響。
三是嚴厲打擊私拆等無資質企業拆解行為,完善經濟懲罰措施。生態環境部應嚴格執法,提升廢舊電器電子無害化處理水平,降低環境污染風險隱患。
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
2023年12月21日
原標題:環境商會關于改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提案初稿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