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興市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燒改造提升工程
01 項目概要 PROJECT SUMMARY
項目地點: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步云花園路43號
處理規模:1900噸/天
項目榮譽:AAA級生活垃圾焚燒廠、浙江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嘉興市綠色工廠、嘉興市“無廢工廠”、浙江省第三批減污降碳協同標桿項目
02 項目背景 PROJECT CONTEXT
嘉興市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燒改造提升工程 (以下簡稱嘉興項目)隸屬于嘉興市嘉源康恒環境有限責任公司,由嘉興市水務投資集團和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6月共同出資創辦,是康恒環境標桿項目之一。主要承擔嘉興市本級區域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
項目以變“鄰避”為“鄰利”理念,圍繞聯合國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設計建設,持續提升周邊群眾的滿意度和安全感,目前嘉興市已實現生活垃圾“不出縣、零增長、零填埋”的目標,成為全省首個垃圾“零填埋”城市。

03 設計目標 DESIGN OBJECTIVE
SDGs目標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
SDGs目標8: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
SDGs目標9: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SDGs目標11:可持續城市與社區
SDGs目標12:負責任的生產和消費
SDGs目標13:氣候行動
SDGs目標17:促進目標實現的伙伴關系
04 項目亮點 PROJECT HIGHLIGHTS
技改攻堅
破解“垃圾圍城”之困
城市經濟騰飛與固廢處理水平不足的矛盾,一度使得嘉興遭遇“垃圾圍城”之痛,存在飛灰和滲濾液大量堆積、垃圾臭氣外溢、煙氣排放超標等棘手問題。
嘉源康恒環境公司接手項目后,果斷開展技術“大改造、大提升”攻堅行動。歷時三年,全面建成了國內高標準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有力破解“三超標一外溢”的環保隱患難題。

為實現高質量焚燒,2022年完成對3條垃圾焚燒線新增濕法脫酸等系統改造。
當前,項目有三臺機械爐排爐和兩臺汽輪發電機,每年處置垃圾量可達70萬噸,垃圾焚燒發電碳減排量約32萬噸/年,實現綠色發電2億多度;同時,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七步法”煙氣處理組合工藝,使排放指標遠低于歐盟2010標準,其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實時排放值基本為零;而垃圾滲濾液經過項目的多道膜工藝處理后,也能夠達到“零排放”標準,截至2024年2月,公司已累計安全處置垃圾滲濾液約56.69萬噸。

2022年,嘉興項目參與的《多源固廢協同高效能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為我國多源固廢協同高效能源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花園式”工廠
與自然相融共生
藍天接碧水,魚翔繁星底,嘉興的江南水鄉特色令無數游人流連忘返。

為進一步加強嘉興當地生態建設,嘉源康恒厚植當地生態底色,創建“花園式”工廠,一改先前臟亂差局面。改造后的廠區,“遠觀大氣秀美、近看干凈整潔”,與自然和諧共生,默默保護著一方清水綠岸。

改造前VS改造后
嘉興項目外立面采取了“去工業化”設計,外觀遠看似奔騰的浪潮,富于動感美,深度契合了嘉興江南水鄉特色,也寓意著垃圾焚燒工廠的可持續性和環保特性,展現了紅船精神在新時代的發揚。
環保示范
化“鄰避”為“鄰利”
嘉興垃圾焚燒處理項目自2004年投運起,一直是當地的一大“痛點”。煙氣不達標,臭氣、粉塵擾民,群眾信訪不斷,鄰避效應非常突出。
嘉源康恒接手項目后,從多方面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致力于做更具情懷與溫度的環保企業。項目建設初期,積極和群眾建立溝通渠道,走家串戶聽民意、成立辯味巡查小組等,響應百姓合理訴求;同時針對當地群眾對項目的憂慮,先后組織6批次共130名群眾到國內一流垃圾處置發電項目——康恒寧波項目,開展實地觀摩活動,還會定期邀請環境監督員“走進來”體驗廠區新變化,增進群眾了解和支持;最后,更是依托“紅爐匠心·雙碳恒行”黨建品牌,開展公益活動進學校、社區活動,科普垃圾焚燒處置工藝及環保知識,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從2019年項目接手初期的頻繁投訴到現如今由衷的贊賞,嘉興項目不斷創新治理模式,實現了“鄰避”變“鄰利”的華麗變身。
原標題:美好共生 | 技術改造筑就花園式城市標桿,走進嘉源康恒嘉興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