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2024年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交易產品是“核證減排量(CCER)”,將成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有益補充,突出自愿原則,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履約成本,并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組成完整的全國碳市場體系。暫停六年之久再度回歸,全國CCER市場備受業界期待。
交易什么?根據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發布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與實施指南》,參與交易的溫室氣體種類將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其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量最大,分別由化石燃料的燃燒和農牧業生產貢獻。另外幾種則主要來自一些農業活動和工業過程,含氟氣體與常見制冷劑氟利昂密切相關。
誰能參與?所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甚至自然人都可以申請登記、參與交易。據專家介紹,目前全國CCER市場參與者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本身有減排需求,比如火電企業等,二是出于自主意愿,這些企業通過購買自愿減排量,可彰顯自身社會責任感。未來,隨著該市場不斷完善,自然人也可以參與其中。
怎么參與?按照《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從事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的交易主體,應當在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開設賬戶,CCER的交易應當通過交易系統進行,可以采取掛牌協議、大宗協議、單向競價及其他符合規定的交易方式。由注冊登記機構根據成交結果,及時變更CCER的持有數量和持有狀態等相關信息。

眾所周知,2021年7月開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涉及到的“碳配額(CEA)”,是國家分配給企業允許企業排放的額度。履約時,控排企業需要清繳配額,超額排放企業需要購買結余企業的配額用于履約,具有強制性,目前僅要求電力行業履約。據統計,2023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量2.12億噸,年度成交額144.44億元,日均成交量87.58萬噸。
或許正是看到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良好運營情況,國家層面才對重啟全國CCER市場充滿信心。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全國CCER市場啟動準備工作不斷加快。10月,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隨后,生態環境部公布造林碳匯、并網光熱發電、并網海上風力發電和紅樹林營造等第一批四類CCER項目方法學,奠定了全國CCER市場啟動的政策基礎和制度保障。
作為全國CCER注冊登記機構和交易機構,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和北京綠色交易所也在不斷完善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并相繼公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規則(試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與實施指南》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試行)》等CCER注冊登記和交易結算細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實施規則》,為全國CCER啟動做好了最后準備工作。
不過,據“老汪聊碳中和”公眾號分析,目前CCER的三方審定核查機構遲遲沒有公布,如CCER項目要想實現最后的登記,必須要審定核查機構出具報告,這將成為一個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全國CCER市場啟動首日,中國海油方面宣布,其在北京綠色交易所達成了全國首單交易,購買的25萬噸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將用于抵消能源生產環節中的溫室氣體排放,1噸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可抵消1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關負責人稱,“中國海油有7家控股在運營燃氣電廠,每年碳排放量大概在700萬噸,根據燃氣電廠的運行先進性來講,有一些老的機組,大概一年會有30萬噸左右的一個缺口,自愿減排量是可以抵消5%的碳配額,這一次我們交易的減排量是可以用在未來第三周期的碳排履約。”通過購買一定的碳排量,用于抵消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不光有利于降低履約成本,也踐行了央企的社會責任。
北京綠色交易所預測,若參照對比歐盟碳市場規模,未來中國碳市場金融化后,以其70億~80億噸配額計算,預計年交易量或將超過100億噸,交易額有望超過1萬億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