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7日,國家生態環境部等11部門關于印發《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出:“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具有增溫潛勢高、壽命短的特點。積極穩妥有序控制甲烷排放,兼具減緩全球溫升的氣候效益、能源資源化利用的經濟效益、協同控制污染物的環境效益和減少生產事故的安全效益”。涉及到污水相關的主要有污泥的無害化處置和污水處理廠的甲烷排放上報要求,在第三節的“重點任務”中對污水處理廠的甲烷排放也提出了明確的政策要求:“2.研究建立甲烷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制度。研究推進建立重點行業企業甲烷排放核算和報告制度,推動煤礦、油氣田、養殖場、垃圾填埋場以及污水處理廠等大型排放源定期報告甲烷排放數據。結合國家和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逐步實現甲烷排放常態化核算。”
在明確的政策要求下,污水處理廠又一次被推到政策前沿,但是現在存在的重要的問題是,污水處理廠對甲烷氣體的排放還沒有明確的概念,甚至完全不清楚甲烷是什么,哪些環節會產生甲烷,在技術完全空白的情況下,突然提出建立甲烷排放核算的制度,讓大多數污水廠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采取的最好的應對措施就是鴕鳥政策,埋頭在沙子中,不去知道環境的變化。
不管采取怎么樣的政策,不論從全球環境變化的風險還是從國家政策的變化,污水處理行業是服務于環境改善的,必須也理所應當為環境做出積極的應對措施。
首先認識甲烷,甲烷是有機化合物的一種,分子式是CH4,是最簡單的有機物質。分子結構是四面體,四個鍵的長度相同,鍵的角度相同等。標準名稱為無色無味體。由于其高度可燃性,通常被用作我們日常生活的燃料(以天然空氣、沼澤空氣等為主要成分)。
甲烷是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之一。自然界中主要以產甲烷菌為甲烷的生物來源。產甲烷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體。產甲烷菌是不需要氧氣便能呼吸的微生物,它們能在厭氧環境中分解氫、乙酸和其他簡單碳化合物等底物來產生甲烷氣體。因此能夠產生厭氧環境的地方都是產甲烷菌的家,如泥濘的大沼澤和水稻田、反芻家畜(牛、羊)的瘤胃、沼氣池和垃圾填埋場,包括城市的地下污水管網、污水廠的厭氧消化過程中的污泥儲池,生物池的厭氧段等。
甲烷是形成地面臭氧的主要因素,大氣中甲烷濃度增加還會影響空氣質量。甲烷影響對流層大氣氧化性能,大氣中90%的甲烷被羥基自由基氧化,促發大氣臭氧生成。臭氧是一種有害的空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暴露于臭氧超標的環境,可導致每年10萬人減壽。大氣對流層中的臭氧濃度升高,不僅危害人體健康,影響植物和農作物生長,而且會誘發光化學煙霧。
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在20年的區間里,臭氧的升溫潛能值是二氧化碳的80倍。自工業化前時代以來,甲烷造成了約30%的全球變暖。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記錄以來,人為甲烷排放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任何時候。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統計表明,即使在2020年大流行封鎖期,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大氣中的甲烷卻猛增。
自然界中甲烷菌不斷地通過自身的生物作用將自然界中的有機物在無氧,厭氧,缺氧的條件下分解成甲烷氣體,大氣中的甲烷約40%是自然界產生的,60%來自人類活動排放。其中自然濕地底部的淤泥在厭氧狀態下釋放甲烷,是最大的自然排放源,約占總自然排放源的70%。人為源中,能源排放(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礦開采)與反芻動物這兩大類的甲烷排放量最高,均占總人為源的30%左右。其次是垃圾填埋、水稻田和生物質燃燒,分別占總人為源的16%、8%和9%。排放到大氣中的甲烷約90%通過對流層中的羥基化合物以及其他光化學反應消耗,約10%被土壤、海洋和平流層吸收氧化。
聯合國氣候組織將二氧化碳和甲烷都列為了溫室氣體,但是二氧化碳會在大氣中停留數百至數千年。由于二氧化碳的穩定性,即使人類采取了各種嚴厲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措施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到迅速且大幅度地削減,也要等到本世紀后期看到二氧化碳消減后對氣候產生的影響。但甲烷分解只需要大約十年的時間,從現在開始減少甲烷排放將在短期內產生環境影響,對于全世界實現1.5°C溫度上升的控制目標至關重要。
如果人類積極的采取措施,預計在十年內,人為造成的甲烷排放量有望減少45%之多。到2045年,減少的甲烷排放可以降低全球升溫近0.3°C,從而有助于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C以內,并使地球保持在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正常軌道上。同時,減少的這部分甲烷排放量可以減少地面臭氧的形成數量,而這一項臭氧減少數量根據科學家們的推算,每年可以避免26萬人過早死亡、減少77.5萬次與哮喘相關的疾病的發作、減少了因極端高溫而損失的勞動時間能達到730億小時,也可以減少因強降雨和其他極端惡劣天氣帶來的2500萬噸農作物損失。
作為城鎮居民來說,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有機廢棄物,通過底下的排水管網,被污水處理廠所接納,那么作為城鎮有機物排放的最終去向,污水廠的內的甲烷是怎樣產生的呢?我們下面將繼續圍繞污水廠的甲烷排放展開討論,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并參與討論。
相關閱讀
原標題:污水處理廠與甲烷氣體排放(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