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法規與標準司司長趙柯介紹,一年來,生態環境部在四個方面狠下功夫,為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一是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立法,積極推進重點領域的立法和新興領域的立法,針對突出問題嚴格法律責任。二是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標準基準健康工作,以標準保障高質量發展,務實環境基準管理和技術基礎,開展環境健康管理試點。三是深入推進依法治污,嚴格貫徹實施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制度,妥善化解行政爭議,認真落實普法責任制。四是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加強協調督促,完善配套標準,修復受損生態環境。
發言原文如下↓
??趙瑩: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強化生態環境法治 保障美麗中國建設。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趙柯司長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趙柯司長介紹情況。
趙柯:謝謝主持人,各位記者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天這個主題還是比較及時的。在三天前中央政治局召開了第30次集體學習,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準繩,我們今天主題也是一樣,法治是生態環境治理的準繩,這和我們主題非常貼切的。我們法規司去年關于法治新聞發布會是9月28日,到今天正好是一年兩個月零兩天,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在過去的一年對生態環境法治工作的關心、支持、幫助和非常及時的、中肯的、操作性非常強的宣傳報道,謝謝大家。
這一年來我們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生態環保大會的決策部署,在四個方面狠下功夫,為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這四個方面分別是:
第一,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立法,有力保障美麗中國建設。
一是積極推進重點領域的立法,比如說現在我們正在做的工作,全力配合全國人大做好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工作,完成了海洋環境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等法律的制修訂,發布實施了《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名錄管理辦法》等五項部門規章。
二是積極推動新興領域的立法。比如說《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發布實施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保障了碳市場的良性循環。
三是針對突出問題嚴格法律責任,配合最高法、最高檢修訂了《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調整了污染環境罪定性量罪的標準,明確了對數據造假行為的處理規則,比如說環評、監測,還有溫室氣體排放,碳市場這些涉及造假的行為,推動形成了對環境違法犯罪的強大威懾。
第二,標準基準健康工作方面。通過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標準基準健康工作,有效支撐了精準治污和科學治污。
一是以標準保障高質量發展。過去的一年發布了58項標準,這樣現行有效的生態環境標準總數達到了2357項。過去一年備案9項地方標準,這樣經過備案的現行有效的地方標準達到了249項。生態環境標準已經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倒逼行業技術進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有力支撐。
二是夯實環境基準管理和技術基礎,實施《環境基準工作方案(2023—2025年)》,統籌部署、有序推進各項工作任務,逐步建立健全國家環境基準體系。啟動國家環境基準數據庫建設。
三是開展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探索將健康風險防控和生態環境管理相結合,已經安排了26個地區和單位來做這項工作,全面完成2022年全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監測并發布了監測報告,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顯著提升,提前實現健康中國有關階段性目標要求。
第三,持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入推進依法治污。
一是嚴把源頭關,嚴格貫徹實施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制度,嚴格實施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確保紅頭文件和執法決定合法有效。
二是妥善化解行政爭議,嚴格實施會議監督,公平公正的辦理行政復議案件,促進規范執法,促進依法履職,維護公眾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三是認真落實普法責任制,宣傳貫徹黃河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新修訂制定的法律法規,為法律的實施奠定群眾基礎。組織開展中小學生主題班會活動,讓法治相伴成長,組織開展不同層次,不同主題,不同對象的法治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第四,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全力守護“生態綠”:
一是加強協調督促。會同有關國家機關通過召開全國推進會等形式,全面貫徹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指導地方修改相關的配套制度,印發第四批線索清單,評選第三批典型案例。
二是完善配套標準。研究制定國家標準,務實工作基礎。比如說農田生態系統、恢復效果評價、土壤生態環境基線調查與確定等方面的國家標準。
三是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昨天晚上我的同事把這個數據更新了一下。我現在給大家報一組數,這是截止到昨天晚上最新的數據。今年1-11月,也就是截止到昨天,全國共啟動辦理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約7000件,涉及賠償金額約40億元,推動修復了地表水約4800萬方、地下水約1000萬方、土壤約170萬方、濕地約149萬平方米、農田約170萬平米、林地約1000萬平米。通過這些修復行動,讓我們生態環境更美麗。
下面我很榮幸能夠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