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可再生能源逐漸成為主流。其中,太陽能作為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中廣核作為中央企業,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近年來,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并提高自主貢獻力度,全力培育發展新優勢,深入推進農業融合,大力發展“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充分利用水面空間,實現太陽能發電和水產養殖的雙重效益。
“漁光互補”:將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在魚塘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光伏板下方水域進行魚蝦養殖,光伏陣列還可以為養魚提供良好的遮擋作用,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電新模式。
下面,讓我們到中廣核各個漁光互補光伏電站,一起看看中廣核“光伏家”如何打造“光伏+”↓
中廣核安徽當涂太白260MW漁光互補光伏電站
中廣核安徽當涂太白光伏電站于2019年9月16日開工建設,同年12月22日首次并網,是國內第一個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也是中廣核的標桿電站。近年來,電站陸續取得“全國創新領導先鋒品牌”“電力行業標桿工程”“2021年度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中國安裝協會科學技術進步獎”“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基地”等諸多榮譽。
電站周邊生態環境優美,附近區域棲息著白鷺、野鴨、水鳥等動物,魚塘部分養殖著草魚、白鰱魚、青魚等魚類。升壓站下面還有一大片自然形成的荷花塘,盛夏時節,荷葉綿延、荷花搖曳,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電站年上網電量約3億千瓦時,與傳統火力發電相比,每年可等效節約標煤約8.8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萬噸,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節能減排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廣核安徽定遠廣源30MW漁光互補光伏電站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七里塘鄉孫集水庫內的中廣核安徽定遠廣源漁光互補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30兆瓦,2019年10月16日開工建設,同年12月28日全容量并網,水面使用總面積約為800畝。電站設計壽命25年,在全壽命運行期內,光伏年發電小時數為1045小時,全壽命上網電量為88178萬千瓦時,年平均上網電量為3526萬千瓦時。
電站投產至今先后獲得“安全生產優秀光伏電站”“兩票技能競賽三等獎”“年度優秀團隊獎”“安徽省電力協會QC課題三等獎”、兩項安徽省電力協會QC課題二等獎、兩項安徽省質量協會QC課題二等獎、多項“實用型專利”等內外部榮譽及成果。
中廣核湖南澧縣李家門100MW漁光互補光伏電站
中廣核湖南澧縣李家門光伏電站于2019年5月開工建設,該項目利用水沫堰和湖霸垱湖區共約1900畝水域,實現了“下可養魚,上可發電”的漁光互補模式。
電站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和發展綠色經濟的政策,積極打造成為澧縣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助力打造湖南省新能源科普基地,推動城鄉旅游觀光發展。項目以新一輪長江流域防洪規劃修編為契機,加強與長江水利委員會等相關部委聯動,從整體性、前瞻性、長遠性、可行性角度論證相關產業發展與澧縣洞庭湖防洪工作關系,爭取釋放潛在土地資源,助力澧縣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電站充分實現空間綜合利用,在不影響農漁業的前提下,為當地經濟提供新的增長點,提高當地百姓收入。
中廣核陸豐內洋240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
中廣核陸豐內洋光伏項目為中廣核在粵第一個大型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規劃裝機350兆瓦,共分三期建設,是目前汕尾地區單體裝機容量最大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目前一期120兆瓦項目、二期120兆瓦項目已投產,三期110兆瓦項目在加快建設中。一二期年發電量約為2.8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約8.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2.4萬噸。
該項目將傳統漁業養殖與新能源光伏發電融合發展,利用魚塘上方閑置空間架設光伏板,既可以發電,也可以利用光伏板遮光降溫,抑制藻類繁殖,進而提高水產養殖產量,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電新模式。作為清潔能源與水產養殖的跨界融合,“漁光互補”在探索國土空間高效利用的同時,實現了“漁、電、環保”三方面的價值提升。
該項目在開發建設的同時,積極落實汕尾地區美麗鄉村建設任務,建成了中廣核在汕尾地區第一條新能源體驗道路——“豐光路”。道路全長3.6公里,配套建設道路照明和兩側綠化設施,修建了白鷺文化廣場和光伏基地體驗觀景臺,同時在道路兩側設立黨建宣傳欄,積極宣傳黨建知識和新能源科普內容,為當地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展現了央地共建的良好形象。
中廣核江蘇泗洪獎補200MW漁光互補光伏電站
中廣核江蘇泗洪獎補光伏電站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雙溝鎮,裝機容量為200兆瓦。電站為農光、漁光互補混合型光伏電站,農光互補占地上方用于光伏發電,下方用于農業種植。通過復合種植,根據不同作物的生理特性,優化種植結構,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間,用地和養地相結合,推進生態農業、循環農業,開展清潔生產,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保護環境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揮了生態農業的潛在經濟功能。魚光互補占地則上方用于光伏發電,下方用于水產養殖,充分利用水面空間,實現光伏發電和水產養殖的雙重盈利。
電站積極組織員工開展安全和技能培訓,參加各項評比活動。2023年1月獲江蘇分公司2022年度“優秀團隊”稱號;2023年2月獲2022領跑中國可再生能源“光伏百強”優秀光伏智能運維企業榮譽稱號;2023年獲2022年度電力行業光伏發電運行指標對標結果“AAAA”級場站榮譽稱號。
中廣核上海崇明港西158MW漁光互補光伏電站
中廣核在滬首個集中式光伏項目——中廣核上海崇明港西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于2023年9月9日全容量并網。該項目裝機容量158兆瓦,共分兩期實施,是上海市最大的集中式光伏項目、上海市第二屆“雙招雙引”重大人才項目,也是崇明區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的綠色工程之一。項目正式投運后,年均發電量可達1.72億千瓦時,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約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3.79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種植5.4萬畝森林。
該項目是中廣核在滬示范項目、標桿工程,在崇明區農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廣核與上海海洋大學聯手將漁業養殖與創新示范項目相結合,通過對土地資源的高效復合利用,實現電力生產、漁業養殖的雙重收益,著力打造集生態化、智能化、規范化于一體的現代綠色生態光伏示范區和漁業養殖科教基地。
編輯|彭敏
主編|唐剛強 燕霜玉
來源|中廣核新能源
原標題:上可發電,下可養魚!中廣核“漁光互補”電站你見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