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簡稱黃河保護法)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2022年10月30日正式發布。
黃河保護法共計11章122條2.1萬多字,其中總則19條。
經比對,黃河保護法與《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法》《濕地保護法》《長江保護法》《草原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農業法》《環境保護法》等相關資源環境法律比較,其章數和字數最多,且總則條數也是最多的,其條數僅次于《大氣污染法》(其條數129條)。
第三章到第六章是針對黃河流域的水生態、水資源、水災害、水污染而設置的。
那黃河保護法是如何規定保護黃河的生態環境的?
01
一是黃河流域建立省際河湖長聯席會議制度。黃河流域9省(自治區)已連續二年召開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聯席會議實行召集人輪值制度,2022年黃河流域共同發出《“共同抓好大保護 協同推進大治理 聯手建設幸福河”西寧宣言》,強化流域統一治理管理,強化流域統籌與區域協同,強化責任落實,強化河湖監管。
02
二是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的保護與修復制度。黃河和長江有一些不同,長江主要是水污染問題,黃河主要是水資源短缺、生態比較脆弱。針對黃河流域的特殊問題,要加強生態流量管控,確定黃河干流、重要支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管控指標,以及重要湖泊生態水位的指標。2022年持續推進全國44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
03
三是加強“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定流域內的省級人民政府要根據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利用狀況,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要求,制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和生態環境的準入清單。
04
四是將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管,新污染物治理等改革措施上升為法律制度,并充分借鑒長江保護法立法經驗,在黃河保護法當中進一步完善了流域統籌協調機制,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生態流量、排污口排查整治等重要制度。2022年推動沿黃省區765家工業園區建成976座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05
五是污染防治制度。在黃河保護法當中第六章專章來規定污染防治,涵蓋了環境標準,總量控制,重點河湖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排污口排查整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等一些重要的領域,特別是專門規定了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的評估與管控,以及新污染物的管控治理,這是第一次在法律層面對新污染物管控做出明確要求,這是法律制度的重大突破和創新。2023年上半年黃河流域監測的263個國控斷面中,I-III類水質斷面占86.4%,干流水質為優,主要支流水質良好。
06
六是明確禁止的紅線,涉及占用農田耕地類、建設化工項目和尾礦庫類等、開墾水土流失類、養殖捕撈類、占用水域岸線和影響行洪活動類、亂采礦采砂類、取用地下水、侵占入海流路等8大類。特別是禁止在黃河干支流岸線管控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禁止在黃河干流岸線和重要支流岸線的管控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尾礦庫(以提升安全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為目的的改建除外)。
(作者:中國水利學會 李貴寶)
原標題:黃河保護法發布一周年,黃河保護法是如何“保護黃河”的呢?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