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環保行業是典型的政策導向型行業,政府的關注非常重要,因為它有著強烈的風向標意義。那么,能讓生態環境部部長親自調研的污染治理工作,一定非常重要。
2023年10月7日至9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調研的對象是“錳污染治理工作”。
錳污染治理,聽起來似乎比較冷門,但實際上,這是一項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的工作。不僅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曾經多次點名,在“十四五”重要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也曾明確提出,要加強渝湘黔交界武陵山區“錳三角”污染綜合整治。
1 湖南、貴州、重慶“錳三角” 部長調研錳污染治理工作
錳資源是重要的戰略礦產之一,我國則是全球最大的錳資源消費國和進口國,也是最大的電解錳生產國和出口國。湖南省花垣縣、貴州省松桃縣、重慶市秀山縣,位于武陵山區,因錳礦資源豐富、電解錳生產企業眾多且集中,被稱為“錳三角”。過去,由于粗放發展、濫采亂挖,導致這里的錳污染問題非常嚴重。
習近平總書記對“錳三角”污染治理十分關心,曾經作出過重要批示。生態環境部也高度重視錳污染治理工作,指導協助三省市按照標本兼治、系統治理的總體要求有序推進“錳三角”污染綜合治理。
這一次,黃潤秋部長專題調研錳污染治理,分別去了湖南、貴州和重慶的三個縣。在湖南省花垣縣,黃潤秋前往東方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振興化工廠錳渣庫滲濾液污水處理廠,調研了礦業綜合整治及錳污染治理情況。在貴州省松桃縣,黃潤秋則前往匯豐2號渣庫、三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三和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文山水井污水處理站,調研了渣庫建設、錳渣處理與綜合利用、污水治理情況。而在重慶市秀山縣,黃潤秋先后前往紫金集中受納渣場、武陵錳業有限公司、清溪場街道老山溝片區,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匯報、現場交流等方式,詳細了解錳渣清運填埋、涉錳開采企業淘汰退出情況以及錳礦山生態修復示范項目實施進展。
調研過程中,黃潤秋重點了解了錳渣處置技術路線和措施以及滲濾液處理情況,并詢問了渣場建設進度、監測井布設、清污分流措施、污水處理提標改造等情況。
他表示,錳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工作,要深入分析錳污染成因,抓住主要矛盾,以最少的工程措施實現最大的環境效益。
2 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多次點名
據了解,“錳三角”的錳產業絕大多數始于2000年以后,建廠初期由于環保要求不高,所有電解錳企業的錳渣均堆存于黏土防滲的渣場中,渣庫底部沒有設置防滲膜,庫頂也沒有覆膜覆土。這種粗放發展、濫采亂挖的狀態,一度導致山體遭破壞,錳渣、廢水直排則導致河流被污染。流經松桃、秀山、花垣三縣的花垣河,曾經河床、河水都是黑色。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錳三角”礦業污染治理作出重要批示。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出臺《關于加強錳污染治理和推動錳產業結構調整的通知》,提出要引導推動“錳三角”地區企業兼并重組,逐步做到每個縣最多保留一到兩家電解金屬錳企業。
此外,2017年5月、2020年2月、2021年5月、2022年3月,第一輪、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長江經濟帶生態警示片均指出該錳渣庫污染環境問題。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時,督察組就指出了秀山縣18家電解錳企業錳渣場均無防滲系統的問題。到了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督察組又指出松桃縣巴湯灣錳渣集中處置庫項目工程的相關問題等。
在中央的要求和指導下,三省市開始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因地制宜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治理措施,扎實推進“錳三角”污染治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以貴州省為例,2022年4月,貴州省紀委監委第四監督檢查室結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巡視巡察反饋問題整改,與銅仁市紀委監委組成聯合督查組,緊盯責任部門履職堵點、干部作風問題,深入松桃縣就錳污染治理開展專項監督,發現并推動整改問題20個,督促相關責任部門健全完善疏堵修復等機制。
在湖南,今年9月,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剛剛主持召開花垣縣“錳三角”礦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專題會議,要求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今年底前基本完成重點整治任務,2025年底前有效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僅花垣縣一個縣,就有錳渣庫20座,錳渣1400萬噸。目前,該縣錳渣治理已投入4.5億元,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央財政、省財政、市縣財政和企業自籌資金。而在貴州省松桃縣,目前已謀劃涉錳項目20個,總投資15.18億元。其中錄入貴州省生態環境系統涉錳項目5個,總投資2.06億元;累計到位項目2個,到位資金4460萬元。
3 錳污染治理市場升溫 上半年水體錳污染治理市場規模達20億
中央和地方對于錳污染治理的重視,也為環保產業帶來了機遇。
據了解,錳行業治理修復成本較高,整治一個40萬噸的渣庫,需投資2000萬元至3000萬元不等。一座年產10萬噸錳的電解廠,按目前的環保要求,需要投資4000萬元至6000萬元的環保設施,才能確保各項環保指標達標。
目前,已有不少環保企業參與到錳污染的治理之中。例如,重慶環投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服務中心有限公司就參與了“秀山縣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地下水水文地質及地表水、底泥環境調查項目”。
該項目中,這家公司完成了秀山全域內20家電解錳企業廠區及渣場、33個錳礦企業的現場調查、水文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剖面測量、水文地質鉆探、室內測試、取樣分析等工作;并完成境內主要地表水體(梅江河、平江河、溶溪河、洪安河等流域及縱溪、漆溪、茅溪、李家溪等支流)樣品的調查取樣工作,共采集了60個監測斷面,154個地表水樣品;并同步完成60個監測斷面的底泥采樣工作,采集147個底泥樣品。
目前,錳污染治理主要涉及環境監測、錳渣庫滲濾液安全處理、錳渣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以及退出礦山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 例如,早在2021年3月,深圳粵鵬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曾中標瀏陽市永和鎮七寶山礦區大坡坳露采區錳污染綜合整治工程EPC項目,中標金額達1785萬元。
據了解,瀏陽市永和鎮七寶山礦區大坡坳露采區錳污染綜合整治項目是由中央督查組重點督辦,獲得了中央環保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支持。該項目通過對露采區進行阻隔封場,隔絕雨水淋溶,減少裸露礦區因淋濾水產生的滲濾液,恢復大坡坳地區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區域水、土壤、以及地下水環境質量,對改善當地的居住環境、促進經濟循環發展、美化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2022年5月,博一環保也曾聯合中南大學、中大設計院,中標國內第二家、南方第一家錳壓濾廢渣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安化圣德錳業錳渣循環利用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1.6個億,預計建成投產后年處理錳壓濾廢渣24萬噸,年生產硫酸5.2萬噸,氨水2000噸,生產水泥混合材及活性微粉15萬噸,不僅消除錳渣庫存造成的環境風險,同時回收硫酸和氨水返回錳冶煉生產,變廢為寶,真正做到資源化利用。
在政策的助推下,錳污染治理市場也在逐步升溫。今年3月,某研究機構發布市場調研報告,其中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國內水體錳污染治理市場規模就達到20億元。
對于有相關處理能力的環保企業來講,關注這一新興市場,把握其中機遇,現在正是時候。
原標題:部長調研的錳污染治理,蘊含著什么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