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城區天寧1號文化科技創新園緊鄰金融街,與千年古剎天寧寺一墻相隔,漫步園區內,光伏垃圾桶、光伏座椅、光伏路燈等“垃圾分類”、“碳中和”設施,更讓民眾感受到了環保生活,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拍照,體現了綠色低碳環保與生活的美好交融。

活動中,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許建介紹了近年來“西城模式”以基層治理、民生實事為核心,推動垃圾分類工作上的做法與成效,并向居民發出倡議,號召廣大居民加入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做生態文明的踐行者。

西城區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安定提出要堅持守正創新,在不斷優化“全過程體系”的基礎上,持續做深做細做實垃圾分類工作。 要以各街道為實施主體,以社區為行動單元,以前端分類投放為重點,以信息化管理為支撐,以“工作百分百落實、各類場所百分百到位、示范社區百分百覆蓋”為主要目標,形成示范帶動效應,推動全區建立持續、穩定的垃圾分類基層治理長效機制。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固廢處副處長孫綠在致詞中強調,垃圾分類工作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關鍵小事,也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三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西城區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長足的進展,分類、減量意識已深入人心,但是距首都核心區和國際化大都市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還需要全區上下齊心協力,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意識,形成并固化源頭分類的良好習慣,以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理念,讓“綠色低碳”成為居民生活的常態。

西城區豐融園社區服務站站長劉靜雅分享了設施設置規范、宣傳引導有力、日常管理到位、分類成效明顯四個方面的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創建方法與感受。

西城區廣外街道的社區志愿者自編自演的情景劇《志愿者在行動》,通過三個場景展示,還原垃圾分類相關場景,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糾正居民在垃圾分類中的錯誤,寓教于樂的同時,讓垃圾分類更加深入人心。

西城區月壇街道垃圾分類模范家庭代表魏東和高淑蘭,分別分享了家庭全體成員將垃圾分類融入節約糧食、節水節電、循環利用、減塑限塑等方面的方法經驗,并呼吁大家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全家行”。

活動同期開展了西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競賽,來自西城區15個街道的代表通過抽簽決定座次號、組號,答題積分爭勝,普及分類知識,既有考驗個人知識積累的必答題環節,又有考驗團隊的默契配合。

通過知識競賽,使大家更加關注垃圾分類,踐行“綠色、低碳、環保”理念,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

下一步,西城區將針對垃圾分類示范創建工作的新形勢、新內容、新要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基層賦能、議事協商等創新舉措,同向發力,以問題為導向,摸清居民需求,解決工作痛點,夯實垃圾分類工作基礎,助推垃圾分類提質增效,全面推進西城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示范居住小區創建工作,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共同譜寫生態文明時代新篇章。
本文系千龍網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圖片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