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進一步提升我省鑄造行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水平、規范鑄造行業發展、推動鑄造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推進建設制造強省,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制定了《江蘇省鑄造行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并于近日印發。
方案目標于2023年底前,各地應完成鑄造企業的全面排查、建立管理臺賬、 制定專項治理方案,推進鑄造行業全面達標排放;2024年底前, 鞏固提升鑄造行業綜合治理水平,培育環保績效AB級水平的標 桿鑄造企業240家以上、清潔生產先進企業60家以上;2025年底前,實現鑄造行業綜合治理水平根本好轉,培育環保績效AB級 水平的標桿鑄造企業390家以上、清潔生產先進企業120家以上。
重點任務如下↓
(一)制定專項治理方案。各地應根據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環境統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結果、工信部部門鑄造企業名單、市場監管部門清單、電力部門重點用電大戶清單等對區域內鑄造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實現鑄造企業全覆蓋,全面掌握核實鑄造企業是否持證排污和按證排污、分布、產品類別、產能、規模、燃料類型、主要燃料年消耗量、治污設施、治污工藝、是否安裝自動監控設施、大氣污染物排放情況、噪聲和異味投訴等情況,2023年底前建立詳細管理臺賬,依法依規制定專項治理方案。通過“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入園一批”,提升鑄造行業總體發展水平。聚焦鑄造企業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和信訪突出的企業,加大綜合治理力度。
(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政策,配合工信、發改等部門依法依規淘汰工藝設備落后、污染排放不達標、生產安全無保障的落后產能。加快存量項目升級改造,推進企業合理選擇成熟高效的污染治理技術和先進工藝,提高行業競爭能力。嚴格審批新建、改擴建項目,新建、改擴建項目清潔生產水平達到先進水平,確保項目備案、環評、排污許可、安評、節能、審查等手續清晰、完備,項目建設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要求。嚴格落實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度控制,堅決遏制不符合要求的項目盲目發展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防止產能盲目擴張,切實推進鑄造行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確保全面達標排放。鑄造企業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嚴格持證排污、按證排污并按排污許可規定落實自行監測、臺賬記錄、執行報告、信息公開等要求。推動現有企業和新建企業參照裝備水平及生產工藝、污染治理技術、排放限值、無組織排放、監測監控水平、環境管理水平和運輸方式等績效差異化指標要求,積極培育環保績效AB級的標桿鑄造企業,帶動全行業污染治理水平提升。鑄造企業嚴格執行《鑄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9726—2020),加強無組織排放控制,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限期完成設施升級改造,不具備改造條件及改造后仍不能達標的,依法依規進行淘汰。推動鑄造用生鐵企業參照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要求,開展有組織、無組織和清潔運輸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鑄造企業應安裝自動監測、視頻監控、用電監控等監測監控設施,強化全過程全流程精細化管理。對物料儲存與輸送、金屬熔煉(化)、造型、制芯、澆注、清理、砂處理、廢砂再生、鑄件熱處理等主要產塵點位和設施安裝高清視頻監控設施,生產設施和治污設施應安裝用電監控設施,生產車間門口和廠區內物料運輸主干道路口等關鍵點位布設空氣質量監測微站,有條件的鑄造企業應安裝分布控制系統(DCS)。推進鑄造企業建設全廠一體化環境管控平臺,記錄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相關監測監控和治理設施運行情況。自動監測、用電監控、空氣質量監測微站、DCS系統等數據至少保存五年以上,高清視頻監控數據至少保存一年以上。
(四)推動實施深度治理。各地組織鑄造企業根據《鑄造工業大氣污染防治可行性技術指南》(HJ 1292—2023),選擇適合自身的高效污染防治技術開展深度治理,實現源頭減排、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全流程深度治理。源頭減排方面,可采用少/無煤粉粘土砂添加替代技術、改性樹脂粘結劑(含固化劑)替代技術、陶瓷砂替代技術、無機粘結劑替代技術、水基鑄型涂料替代技術、低(無)VOCs含量涂料替代技術等實現煤粉、粘結劑、硅砂、涂料等原輔材料的替代。過程控制方面,可采用爐蓋與除塵一體化技術、金屬液定點處理技術、微量噴涂技術、金屬液封閉轉運技術、靜電噴涂技術、陰極電泳技術、濕式機械加工技術,實現廢氣高效收集、涂料高效噴涂和重復利用。顆粒物治理,可采用旋風除塵技術、袋式除塵技術、濾筒除塵技術、濕式除塵技術、漆霧處理技術等。SO2(二氧化硫)治理,可采用濕法脫硫技術(鈉堿法脫硫技術和雙堿法脫硫技術,需配合自動添加脫硫劑設備、自動PH值監測、曝氣等系列設施配套使用)、干法脫硫技術(鈉基吸收劑細度一般不小于800目,鈣基吸收劑細度一般不小于300目)等。NOx(氮氧化物)治理,可采用低氮燃燒、SCR(選擇性催化還原)、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等高效脫硝技術。VOCs治理,可采用吸附技術(固定床吸附和旋轉式吸附)、燃燒技術(催化燃燒、蓄熱燃燒、熱力燃燒)、吸收技術(化學吸收、物理吸收)等。油霧治理,可采用機械過濾技術和靜電凈化技術等。鼓勵鑄造企業的大宗物料和產業運輸采用鐵路、水路、管道或管狀帶式輸送機等清潔運輸方式,運輸車輛優先采用新能源汽車。
(五)加快行業綠色發展。推進綠色方式貫穿鑄造生產全流程,開發綠色原輔材料、推廣綠色工藝、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園區,深入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企業依法披露環境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積極開展鑄造行業清潔生產審核,環保績效達到AB級的鑄造企業應主動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深入挖掘企業節能、降碳、減污潛力。鼓勵企業采用高效節能熔煉、熱處理設備,提高余熱利用水平。推廣短流程鑄造,推進鑄造行業沖天爐(10噸/小時及以下)改為電爐。推進鑄造廢砂再生處理技術應用、廢舊金屬循環再生與利用。協同推進鑄造行業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化、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