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愁云慘淡的一年,進入2023年,環保產業終于迎來觸底反彈。8月底9月初,環保上市公司紛紛發布2023年半年報。“環保圈”統計了206家環保上市公司的中期業績,結果顯示,有114家企業營業收入正增長,占比55.34%;還有106家企業歸母凈利潤正增長,占比51.46%。
綜合計算,82家環保上市公司實現了營收、凈利潤“雙增長”,占比39.81%,接近四成。這一數據,對比2022年有了明顯的好轉。半年報數據證明,環保產業已經走出了“史上最慘一年”的低谷,業績顯著復蘇。
1 半年報數據全面回暖 環保產業觸底反彈
據“環保圈”統計,今年上半年,206家環保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增速為正的企業有114家,占比55.34%;增速為負的企業92家,占比44.66%。對比2022年年報,當時190家環保上市公司中,營收正增長的有97家,占比51.05%;負增長的93家,占比48.95%。
也就是說,2023年上半年,營收正增長的環保企業比2022年多了4個百分點。總的來看,營業收入這項數據,2023年上半年相比2022年基本持平,略有好轉。
再看凈利潤數據,今年上半年,206家環保上市公司中,凈利潤增速為正的企業有106家,占比51.46%;增速為負的企業100家,占比48.54%。對比2022年數據,當時190家環保上市公司中,凈利潤正增長的企業是66家,占比34.74%;負增長的則有124家,占比65.26%。兩相比較,凈利潤正增長的企業由34.74%增加到51.46%,一下子增加了16.7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凈利潤這一維度,今年上半年環保企業的狀況大幅好轉,將近兩成的企業都實現了由負轉正。
再看其他兩項數據,2022年,營收和凈利潤“雙降”的環保企業達到74家,占比總數(190家)的38.95%,超過三分之一。
但今年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雙降”的企業只有68家,占比總數(206家)的33%,降低了5個百分點。還有“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去年這項數據是26.32%,今年上半年則變成了15.53%,也減少了近11個百分點。
總之,2023年上半年,環保企業的情況相比2022年有了很大改善,各項數據都呈現出反彈勢頭,只不過有的反彈幅度大,有的反彈幅度小。
其中,營收數據相比去年基本持平,略有上升;但凈利潤情況則大幅好轉,將近兩成的企業都實現由負轉正;營收和凈利潤“雙降”的企業略有減少;而“增收不增利”的企業則減少了十個多百分點。
2023年上半年,環保產業各項數據全面回暖,這預示著產業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整個行業觸底反彈了。
2 疫情影響解除 在手訂單執行進度加快
環保產業各項數據為何全面回暖?核心的一個變量還是疫情。
早在今年4-5月份的年報季,很多企業在解釋為何2022年業績下滑時就表示,是疫情導致了企業經營困難。例如,東珠生態表示,2022年全國新冠疫情反復,公司所在地區及大部分項目所在地封控頻繁,封控時間較長。尤其是第四季度,疫情趨嚴,導致公司本年度新承接項目較少,在建項目物流受阻,用工困難,項目材料的發送及運輸、項目施工進度等均受到嚴重影響,項目進展緩慢,項目驗收、審計等工作嚴重滯后。
總的來看,疫情對環保企業的影響不外乎幾個方面——市場開拓受阻,新項目減少;人員流動、物資流動受限,原材料漲價;項目施工緩慢,部分月份停工,產品訂單交貨也頗受影響。
進入2023年,環保企業最大的好消息就是疫情封控政策調整了。例如,北控水務就表示,今年上半年,北控水務所有建筑工地的建造工程都已于疫情之后全面恢復運作,因此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有所增加。據了解,北控水務的在建水廠主要位于廣東、河南、湖南、山西及云南各省,今年上半年建造BOT水務項目的總營業收入約為33億港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則為22.33億港元。
僅僅是BOT水務項目建造服務的營收,同比去年就大漲了47.78%。
一位環保企業的高管曾經告訴“環保圈”,環保企業的業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手訂單的執行進度。業績都是跟著項目走,而項目又是政府主導的,有的項目一定要在某個時間完成,就只能硬著頭皮上;而有的時候訂單在手,客戶卻“死活不動”,結果業績也上不去。
2022年,由于疫情封控,導致很多項目推進受阻,訂單執行進度緩慢,這才導致了環保企業的業績普遍下滑。而進入2023年,疫情管控的影響沒有了,在手訂單都能正常推進了,所以也讓環保企業的業績普遍迎來好轉。
3 各項政策發力 下半年有望延續復蘇勢頭
展望下半年,環保產業有望繼續延續復蘇勢頭。一方面,疫情管控政策調整,解除了環保企業的“封印”;另一方面,政策層面利好消息也是不斷,釋放出積極的信號。
例如,9月4日,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央編辦已正式批復在國家發改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工作機構,加強相關領域政策統籌協調,推動各項重大舉措早落地、見實效。專職機構的設立,有望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民營經濟發展必將迎來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光明的前景。
此外,8月31日,生態環境部還召開部務會議,傳達學習李強總理在國務院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出席會議。會議強調,要強化生態環境政策支持,培育壯大綠色低碳新動能,擴大生態環境領域有效投資,抓好惠企紓困幫扶,支撐服務高質量發展。擴大生態環境領域有效投資,意味著國家對于生態環境項目的投資將會加大,這對環保產業來講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還有,9月4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四部門還聯合發布《關于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公告》,對符合條件的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這一政策,對第三方環境治理企業給予了稅收減免的正向激勵,有利于減輕環保企業稅負,進一步激發環保市場活力,有效促進環保事業的發展。
總之,隨著國家關于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相關政策紛紛出臺,環保產業也有望迎來一輪政策紅利,助力經營業績的增長。
屆時,環保產業也將徹底走出疫情的陰霾,回歸高質量發展的良性軌道。
附:206家環保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報整理(截止2023年9月8日)

原標題:206家環保上市公司半年報:各項數據全面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