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碳匯,指指通過改善農業管理、改變土地利用方式、育種技術創新、植樹造林等方式,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2022年5月初,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設立了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臺,發放全國首批農業碳票,23日,全國首個農業碳匯服務驛站在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設立。該驛站由廈門市產權交易中心與廈門農商銀行合作設立,采取“整村授信+承包經營戶貸款”的創新模式,根據鄉村農業碳匯量,確定整村授信額度,向茶園承包戶發放茶園種植經營類貸款。
眾所周知,我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市場正在重啟倒計時,由于未被納入碳排放配額(CEA)市場,所以CCER市場的重啟對于農業碳匯來說是巨大的機遇。
“農業農村是雙碳重要陣地,農林碳匯潛力大”,這是不爭的事實。據悉,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備案的CCER林業碳匯項目使用的方法學有4個,中航證券公司測算,新增林地帶來的潛在開發規模達5000億元。
同樣在2022年5月初,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
《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其中就提到,以實施減污降碳、碳匯提升重大行動為抓手,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以創新驅動生態系統碳匯提升技術體系,增加漁業碳匯潛力,發揮果園茶園碳匯功能,實施農田碳匯提升行動等等。
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農田生態系統面積大,碳儲量高,是全球生態系統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除了林業碳匯之外,農田碳庫的發掘潛力也是可觀的,其中農田土壤碳匯價值可期。
有研究表明,陸地土壤有機碳儲量約為1400—1500 Pg, 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庫,其中農田土壤碳儲量約占陸地土壤碳儲量的8%—10%。農田生態系統碳源/匯估算方法按照研究對象可分為農作物生物量評估、土壤有機碳評估和農田生態系統碳匯評估,農田管理措施, 如耕作方式、施肥處理和土地利用方式, 對農田生態系統碳匯具有決定性作用。
農業農村部在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0867號建議的答復(關于加快糧食作物高產區納入碳匯結構的建議)中就明確,正在積極探索農業碳減排和利用路徑,對農業碳匯項目納入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的科學性和實施路徑進行深入研究,推進具備條件的農業碳匯項目參與自愿減排交易,通過市場機制實現農業碳減排和利用有效補償。具體的,從加快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及節水灌溉等項目,推廣農業節本增效技術,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都有計劃部署。
將農產品,農業經營行為產生的固碳價值量化,甚至變現,這是農業碳匯,或者說農林碳匯參與CCER市場的目的和初衷,為綠色農業、綠色農村、美麗鄉村建設等發展提供了又一破題思路,并也成為鄉村致富的又一條路徑。另外,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占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減排貢獻和關鍵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說,農業減排刻不容緩,農業碳匯有望倒逼綠色農業發展,加快實現減碳目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