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印發《上海市2023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要點》的通知
滬環氣候〔2023〕33號
各區生態環境局,上海化工區管委會、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保稅區管理局、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市環境執法總隊,各相關單位:
為有序推進本市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我局制定了《上海市2023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2023年2月15日
上海市2023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要點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為有序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特制定本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2023年,本市及各區碳排放強度穩步下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機制逐步完善,碳排放政策體系更加健全,碳排放交易市場不斷深化,碳排放管理能力持續提升。
二、核心任務
1. 舉辦中國國際碳交易大會。依托部市合作機制積極組織舉辦年度中國國際碳交易大會,樹立“中國碳交易”品牌,助力將上海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交易中心、碳定價中心、碳金融中心。
2. 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設立。在生態環境部的指導下,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設立。
3. 制定并印發《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根據《國家適應氣候變化2035年戰略》及生態環境部相關要求,結合本市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基礎及需求,編制并印發本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為推動本市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提供行動指導。
三、重點任務
4. 落實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責任。圍繞國家下達本市的“十四五”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結合上海實際,科學研究制定分解方案,并加強跟蹤分析調度,逐步推動建立評估機制。
5. 逐步健全本市碳普惠體系。組建碳普惠管理中心與運營中心,搭建碳普惠系統平臺。研究出臺“1+4”配套政策,包括上海碳普惠體系管理辦法以及方法學指南、項目和場景管理、積分管理等細則。開發能源、交通等領域項目場景,建立試點示范,將碳普惠核證減排量納入本市碳市場補充抵消機制,初步實現與本市碳市場閉環運行。加強區域協作,積極推動長三角區域碳普惠聯建工作。
6. 夯實碳排放管理法律基礎。進一步規范本市碳排放相關管理活動,研究完善涉碳相關法律制度體系。在前期調研和立法后評估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上海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修訂工作。
四、常規任務
7. 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根據《上海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滬環氣候〔2023〕12號)研究制定配套細化任務清單,明確責任分工并建立定期跟蹤調度機制,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工作落地落實。
8. 加強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管理。成立市生態環境局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管理工作專班,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管理機制,聯合各相關部門、各區局,共同做好數據填報督促、定期核實和隨機抽查工作。做好本市2022年度已納入及擬納入全國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數據報送和核查等工作。完成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配額分配,并監督其按時完成2021-2022年度的清繳履約,確保按時完成第二個履約周期各項工作。
9. 深化本市碳交易市場建設。探索擴大本市納管行業范圍,探索優化配額分配方式,制定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單位名單及配額分配方案,督促納管企業提交碳排放監測計劃、碳排放報告,按時清繳履約。加強對第三方核查機構考核評估結果的應用。加快碳金融創新,出臺回購交易業務規則,并爭取回購業務落地。深化和完善碳中和指數,編制碳指數和高碳轉型指數。加強碳市場信息披露。根據國家要求,做好現有試點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的銜接。
10. 積極培育碳排放管理相關第三方機構。依托碳交易、碳普惠等,充分發揮產業協會力量,積極培育碳排放管理相關第三方機構,引導碳相關服務市場蓬勃健康有序發展。
11. 推進全市及區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完成本市2021年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推動各區全面完成2022年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做好數據質量審核把關。強化清單應用,夯實數據基礎,全面提升碳排放精細化管理水平。
12. 推動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繼續支持指導浦東新區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工作,按照生態環境部要求,組織做好任務定期跟蹤調度和報送工作。
13. 深化本市低碳城市試點。在生態環境部的指導下,做好本市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為全國輸出經驗案例。
14. 持續推進低碳示范創建。組織做好2023年新項目的征集、申報和評審工作。加強現有低碳發展實踐區、低碳社區的跟蹤評估和督促推進工作。完成上海世博園區、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等5個第二批低碳發展實踐區終期驗收工作。
15. 開展全國低碳日宣傳。根據生態環境部的安排和要求,市區兩級共同做好2023年全國低碳日主題宣傳活動。
16. 持續提升本市應對氣候變化相關能力建設。籌劃組織碳交易、低碳試點示范、碳普惠等一系列培訓,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管理能力。
17. 加大科研能力儲備。強化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產品碳足跡與碳標簽、碳關稅、大型賽事活動碳中和、碳金融和氣候投融資創新、碳排放相關標準制定等方面的研究。
附件:2023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任務分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