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準制定的必要性和背景是什么?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土壤環境質量事關人民群眾“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安全。土壤污染對環境的潛在危害極大,相關報道指出,我國每年因土壤重金屬污染減產和超標的糧食超過1000多萬噸,損失超過20億元,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都越來越重視污染土壤的修復和治理。由于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數量大,涉及污染物種類多,建設管理水平和完善程度不一,固體廢物堆存活動正成為影響周邊土壤中重金屬等超標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川省礦產資源豐富,工業種類齊全,固體廢物產生量大,堆存場所多。2015年,全省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1.38億噸,占全國的7.2%,其中攀枝花的固體廢物產生量達5801萬噸,占全國244個大中城市的第二位;生活垃圾產生量排名全國第四位,其中成都的生活垃圾產生量達460萬噸,占全國244個大中城市的第五位;危險廢物產生量排名全國第八位,其中攀枝花的危險廢物產生量達84.2萬噸,占全國244個大中城市的第四位。全省大部分固體廢物通過堆存處置,包含尾礦庫、各類專用渣場(含煤矸石、粉煤灰、脫硫脫硝渣堆存場所等)、正規和非正規垃圾填埋場。
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是制定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治理修復的重要依據。目前國家和省級層面尚無專門針對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土壤風險評估的規范文件。在固體廢物管理領域,目前已經出臺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9)、《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 16889)、《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7)和《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8)等標準進行評估,但該系列標準不適用于土壤污染防治風險評估。在土壤風險管控領域,目前出臺了《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36600)和《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但對于固體廢物堆存場所范圍內土壤風險評估等相關規范尚未明確,這給土壤環境風險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制定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土壤風險評估技術規范,有利于做好該類型土壤污染源頭預防工作,推動污染土壤環境風險管控,進一步規范化管理固體廢物堆存場所。
二、四川省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存在的環境問題是什么?
部分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環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完善。全省1223座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中有259座堆存場所存在三防措施不完善、導排水系統或滲濾液收集系統不完善或者未開展地下水監測等問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問題較多的主要為煤矸石、其它廢物、尾礦等3類固廢堆存場所,占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總問題的65.64%。危險廢物堆存場所問題較多的主要為其他廢物(多種危廢分類分區存放于一個堆存場所,無法進一步分類分析),占危險廢物堆存場所總問題的46.88%;有10座
有色金屬冶煉廢物(HW48)存在問題,占調查堆存場所危險廢物存在問題堆存場所的31.25%。堆存場所環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完善,堆存物中的重金屬、有機物等污染物較易通過廢水、揚塵等形式遷移進入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體系中,造成環境污染。
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數量多,環境影響大。全省非正規垃圾填埋場644座,占全省垃圾填埋場數量的94.57%,占地面積10288畝。由于非正規垃圾填埋場三防措施不到位,垃圾滲濾液中的重金屬、有機物等污染物可能隨著地表徑流,對周邊區域的地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三、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污染土壤的途徑是什么?
通過大氣干濕沉降污染土壤。在堆存的過程中,長期受到水蝕和風吹日曬,表面發生風化,干燥無覆蓋,一旦遇到適宜的風速必將導致塵土飛揚,通過大氣干濕沉降對周邊土壤造成污染。
通過廢水污染土壤。廢水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主要體現在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兩個方面。廢水未得到有效的處理,排放后直接進入下游的農田或下游農田用廢水進行灌溉,造成土壤污染。堆存場所導排水系統或滲濾液收集系統不完善,廢水可能發生泄漏或者通過地表徑流污染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
通過固體廢棄物污染土壤。由于固體廢棄物處理或堆放可能存在不規范現象,例如固體廢物未堆放到指定位置,固體廢棄物會直接進入周邊土壤,或是被雨水沖刷流失進入周邊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四、標準制定的原則是什么?
為指導我省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土壤風險評估的實施,規范風險評估行為,提高我省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的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本標準在綜合考慮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和經濟性原則的基礎上,還著重遵循了以下原則:
突出污染調查。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堆存場所關注污染物類型、污染分布情況以及樣品點位布設是關注重點。因此,本標準的技術方法對堆存場所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相關內容進行全面梳理,為環境風險評估奠定了基礎。
突出可操作性。本標準規定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和風險評估體系具有普遍適用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涉及到的數據源容易獲取、方法容易實現,便于堆存物來源企業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操作。
五、標準制定的技術路線是什么?
標準制定主要采用資料收集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資料文獻調研和實地考察,充分了解我省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的數量、規模、類型、分布、基礎設施和周邊環境,評估我省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管理現狀、污染狀況、問題風險以及企業需求。同時,參考國家和地方固體廢物管理標準和土壤風險管控標準,確定本標準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和風險評估技術體系等。
六、標準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適用于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堆存場所及周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與潛在污染風險評估。
不適用于農業固體廢物、放射性物質、致病性生物堆存場所周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與風險評估。
七、標準的實施將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土壤風險評估技術規范》是一部符合四川省堆存場所污染土壤風險評估需求的四川省地方標準。本標準的實施,能夠推動四川省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工作,進一步完善土壤污染防治規范體系,保障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原標題:《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土壤風險評估技術規范》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