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環固體〔2021〕114號),明確提出推動10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2022年4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發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的通知》(環辦固體函〔2022〕164號),將杭州列為試點城市。根據生態環境部相關要求,列入建設名單的城市需編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為穩步推進國家級“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高質量建設新時代美麗杭州,我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起草了
《杭州市深化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明確了我市“十四五”時期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
二、制定依據
(1)《“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環固體〔2021〕114號);
(2)《省美麗浙江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浙美麗辦〔2022〕20號)。
三、主要內容
(一)總體目標
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和建筑垃圾五大類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發揮減污降碳協同效應,全面推進固體廢物(以下簡稱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治理能力匹配化”,推進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厚植生態文明之都特色優勢,加快建設“美麗之窗”,打造獨特韻味的新天堂。
到2025年,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各項指標均達到目標值,60%的區、縣(市)通過省“無廢城市”建設評估,固廢產生強度明顯下降,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升,工業危險廢物“趨零填埋”(填埋率5%以下)、無害化處置100%;基本建成多跨協同、整體智治的固廢數字化治理體系,“無廢”行為廣泛踐行,“無廢亞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成為全國先行示范的“無廢城市”樣板。
(二)工作舉措
圍繞工業固廢、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提出了7個方面、20項具體工作任務:
1.突出綠色低碳,提升源頭減量水平。包含推廣綠色低碳生產方式、探索培育“無廢產業”、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3項。
2.突出循環利用,提升綜合利用能力。包含推動固廢循環利用、提升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提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3項。
3.突出規范全面,提升收集運輸能力。包含健全危險廢物收運體系,健全農業廢棄物、動物醫療廢物收運體系以及加強收運平臺建設3項。
4.突出安全無害,提升綜合處置能力。包含推進處置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處置設施提檔升級、推進固廢堆場治理3項。
5.突出數字賦能,提升監管智治能力。包含推進數字監管平臺升級、推進執法監管能力提升2項。
6.突出常態長效,健全完善保障體系。包含完善制度體系、完善技術體系、完善市場體系3項。
7.突出“無廢亞運”,營造共建共享氛圍。包含打造“無廢亞運”品牌、推進“無廢細胞”提質擴面、強化宣傳引導3項。
(三)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深化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由美麗杭州建設領導小組土壤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辦公室(設在市生態環境局)牽頭負責、統籌協調、督促推進;市各有關單位要發揮好行業主管作用,落實專人、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各區、縣(市)要完善機制、狠抓落實、形成特色。
2.嚴格考核評估。將全域“無廢城市”建設作為美麗杭州建設考核內容納入綜合考評,定期通報工作推進情況。
3.做好資金保障。市、區縣(市)兩級財政按政策規定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固體廢物源頭減量、綜合利用處置設施建設等。
4.加強技術指導。積極開展合作與技術交流,加大科技投入,加強人才培育,引導和組織科技人員服務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企業。
四、解讀單位和聯系人
本《工作方案》由市生態環境局解讀。解讀人:王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