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污染物是指新近發現或被關注,對生態環境或人體健康存在風險,尚未納入管理或者現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風險的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目前國內外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其主要來源是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
目前,寧夏、云南、江西、山西、河北、江蘇、四川、海南、黑龍江、廣西等省(區、市)已出臺省級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雖然內容略有不同,但總體思路都提出將開展相關調查和監測,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措施。
2023年1月初,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福建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采取源頭禁限、過程減排、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環境風險管控措施,統籌推動大氣、水、土壤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探索建立新污染物環境風險評估和環境治理模式。
《方案》明確,到2025年,基本掌握重點地區、重點園區、重點行業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生產使用狀況,以及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排放狀況、環境與健康風險狀況,對一批重點管控新污染物開展專項治理。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新污染物環境與健康風險得到有力管控,提升美麗福建、健康福建建設水平。
《方案》從五個環節部署了五項重點任務:
監測環節:開展調查監測,動態評估環境風險狀況
落實環境信息調查,2023年底前完成首輪重點化學物質生產使用的品種、數量、用途等基本信息調查;開展環境調查監測,制定新污染物專項環境調查監測實施方案。依托現有生態
環境監測網絡,結合新污染物生產使用基本信息調查情況,重點在閩江、九龍江、汀江、敖江等流域,石化和精細化工等化工園區,印染、皮革、農藥、醫藥、涂料、養殖業等行業,開展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試點。2025年底前,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體系。
控制源頭:嚴格源頭管控,有力防范新污染物產生
規范環境管理登記,加強對生產、進出口、加工使用和銷售新化學物質企事業單位環境管理的監督執法檢查;嚴格實施禁限措施,對納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類的工業化學品、農藥、獸藥、藥品、化妝品等,未按期淘汰的,依法停止其產品登記或生產許可證核發,加快淘汰、限制國際環境公約管控化學品,依法嚴厲打擊已淘汰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非法生產和加工使用。
管控環節:強化過程控制,全面減少新污染物排放
推進綠色制造升級,對使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過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企業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改造。推動將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納入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評定標準。以印染、皮革、農藥、醫藥、涂料等行業為重點,推進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替代;規范藥物使用管理。
末端環節:深化末端治理,降低新污染物環境風險
強化協同治理,按照國家部署,做好新污染物治理與排污許可等環境管理制度的銜接,生產、加工使用或排放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中所列化學物質的企事業單位應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應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推進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環境治理,選取化工、醫藥行業企業開展新污染物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試點示范。強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能力建設,嚴格落實廢藥品、廢農藥以及抗生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母液、廢反應基和廢培養基等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要求。
實施治理試點工程,福州以化工和醫藥、廈門以電子和橡膠、泉州以石化和印染、三明以精細化工和農藥、莆田以制鞋和涂料、寧德以新能源和漁業養殖為重點行業,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
基礎建設:加強能力建設,夯實新污染物治理基礎
推動數字智慧管理,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的監督、執法、科研和監測能力建設,強化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和新污染物環境監測技術支撐保障能力,提升監督、執法裝備和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標準化水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