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又發布了。
12月29日,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對外發布“2022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并邀請代表企業發言,同時還對50強榜單進行了分析解讀。據了解,2022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以企業申報為基礎,以公正公開為原則,以真實數據為依據,結合上規模環境企業調研,按照2021年度營業收入總額降序排列產生。
2022中國環境企業50強中,A股上市公司有35家,H股上市公司8家,新加坡上市公司1家,還有非上市環境公司6家。其中,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光大環境、北控水務、首創環保、中國天楹、格林美、盈峰環境、瀚藍環境、龍凈環保、中國水務集團、寶武環科。
1 產值過百億企業達11家
2016年,國家發改委、原環保部提出“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境企業”的目標,希望打造一批技術領先、管理精細、綜合服務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國際化環境企業。在此背景之下,環境商會自2018年起,每年都要發布一份“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到今年為止已有5次,該榜單也成為環境產業公信力、認可度較高的一份榜單。
通過歷年來榜單的變化,也可以看到環境產業的快速成長。例如,從2019年開始,光大環境連續四年在這份榜單中蟬聯榜首,已成為中國環境產業當之無愧的“老大”。2019年時,光大環境的營收還在376億港元。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就突破了400億,達到429.26億。而在2021年,光大的營收又進一步增加到498.95億港元,眼看就要突破500億元大關了。
還有去年排名第四,今年殺入前三的首創環保。經歷了去年一系列改名、重組、換帥等大動作的他們,2021年的業績也非常亮眼,營收達到了222.33億元,同比增長15.65%;歸母凈利潤也達到22.87億元,同比增長55.58%。
還有一些前幾年經歷了“混改”的企業,也在慢慢恢復元氣,逐步走上正軌。比如清新環境,這家昨天剛剛成為環境商會會長單位的企業,2021年業績逆勢上升,營收達到68.80億元,同比增長了46.34%;歸母凈利潤5.68億元,同比增長66.70%。
而他們在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上的排名,也從去年的第28位,上升到了今年的第19位。
總體來看,今年環境產業營收過百億的企業已經達到了11家(光大環境、北控水務、首創環保、中國天楹、格林美、盈峰環境、瀚藍環境、龍凈環保、中國水務集團、寶武環科、東方園林)。而在去年,這一數字還是8家,總體實現了穩中有升。雖然這一數字距離“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環境企業”的目標還比較遙遠,但星星之火已經能讓我們看到燎原之勢。以瀚藍環境為例,2021年,它的全年營收達到了117.77億元,首次突破一百億元大關,同比增加57.41%。
在外部疫情沖擊,內部整個行業增量市場放緩的情況下,這些公司還能夠交出這樣亮眼的成績單,實屬不易。
2 行業兩極分化加劇
有人笑,也有人哭。在新冠疫情的陰霾之下,不是所有環境企業都能逆勢增長的,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例如,天楹環境就從去年排名第二的位置微微下調,回到了第四的位置。天楹環境下調,很大程度上應該歸結于出售Urbaser。事實上,相比其他一些企業,天楹環境的下調還算是少的。例如碧水源,他們從去年的第9名下降到今年的第12名。2021年,碧水源營收同比下滑0.72%,歸母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48.93%。這也讓公司股東文劍平、劉振國、陳亦力、周念云等觸發了業績補償義務,需要補償中國城鄉約10.04億元。
還有廣西環保龍頭博世科,2021年他們的營收同比下降了26.4%。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63.96%。而在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上,他們也從去年的第33名下滑到今年的第49名,差一點就跌出這份榜單了。
博世科留在了50強榜單內,而博天環境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從2019年開始,他們在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上的排名一路從第25名,下滑到2020年的第42名,2021年更是不幸跌出榜單,2022年也沒能再次上榜。數據顯示,2021年,博天環境實現營業收入11.48億元,同比下降40.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則為14.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14.11億元,虧損同比擴大。
事實上,根據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的統計,在公布2021年年報的176家環境企業中,有51家營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占比近三成。凈利潤方面,出現下滑的企業則更多,有70家凈利潤同比下滑,比例接近四成。整體來看,2021年環保產業的盈利水平其實較2020年有所下降,有29家企業出現虧損,占比達到17%。
看得出來,疫情之下,環保產業兩極分化正在加劇。有表現好、逆勢上漲的,比如上面提到過的光大環境、首創環保、瀚藍環境、清新環境等;也有表現不盡如人意、業績下滑的,如碧水源、博世科、博天環境等。
3 上榜民營環境企業僅剩14家
除了業績上的兩極分化,環保產業的市場格局也正在發生巨變。2018年時,民營企業還能在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中占比52%,略占上風。在這一年的50強榜單上,還有民營企業26家,國企/國資控股企業則為24家。
不過,誰也沒有想到,那一年已經是民營環境企業最后的輝煌了。從2017年底開始,受融資收緊、政府去杠桿、PPP項目入庫等影響,民營環境企業股權轉讓、質押、債務融資活動頻繁,掀起了一股“混改潮”。與此同時,國資則通過收并購等方式大舉進軍環境產業,并逐步在環境產業取得了優勢。
而民營企業在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上的數量,也從2018年時的26家,逐步減少到2019年的19家,2020年的17家,以及2021年的16家。時至今日,在2022年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中,國企/國資控股企業已經達到了36家,民企則為14家,僅占比28%。從52%到28%,民營企業在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中的占比幾乎減少了一半,生態環境產業的市場格局也發生了深刻變化。
鑒于此,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呼吁,在目前國有、民營、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新格局下,落實企業平等競爭理念,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至關重要。維爾利董事長李月中也表示,近幾年,民營企業遇到一些發展困難,但相信這些困難都是暫時的。今年二十大勝利召開,生態環境產業開啟新征程,與此同時,疫情放開,這些都給了民營企業更好的發展環境,相信未來前景光明。
原標題:2022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發布,民營企業僅剩1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