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實施兩周年。據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消息,《條例》實施兩周年以來,天津市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模式逐步建立,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居民覆蓋率達到100%,資源化利用率達82%,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社會動員和學校教育成果顯著。
據了解,天津市目前共投放74萬個生活垃圾四分類容器,生活垃圾投放收集點位改造提升11610處;全市共有215座壓縮式垃圾轉運站、42個有害垃圾暫存點和374個可回收物交投點管理。
生活垃圾處置方面,天津市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4座,其中焚燒處理廠6座,廚余垃圾處理廠1座,綜合處理廠7座,處理總能力達17450噸/日,廚余垃圾處理總能力1800噸/日。有害垃圾處置設施1座,處理能力100噸/日,可回收物納入
再生資源利用體系。目前,全市關閉了所有生活垃圾填埋場,在全國范圍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日產生活垃圾全部焚燒發電處理,100%無害化處理。
根據《天津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部署,天津市將堅持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到2025年底,生活垃圾分類成效進一步鞏固。同時,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農村特點和農民生活習慣、簡便易行的分類處理模式,有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立完善快遞企業綠色采購制度,通過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的包裝產品使用比例每年提升10%。
《方案》明確,推動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完善既有廚余垃圾處理設施,推動寶坻區、薊州區、寧河區、濱海新區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到2025年處理能力可滿足全市廚余垃圾處理需求。推動規劃建設區域大件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示范項目,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處理體系。持續保持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實施關停生活垃圾填埋場環保改造工程,推動現有生活垃圾填埋場逐步進行封場和生態修復,持續加強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管理,妥善解決滲濾液問題,杜絕污水外排污染。鼓勵采用生物質利用、厭氧消化、好氧發酵等處置模式,推動污泥資源化利用,探索將部分燃煤電廠、水泥窯協同處置方式作為污泥處置的補充。
到2023年底,天津市各區每個街道鄉鎮至少設立1個與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收集、運輸相銜接的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兩網銜接網點”),采取固定加流動、智能回收箱等方式,建立符合區域實際的兩網銜接工作機制,提高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水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