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重大專項”驗收與績效評價會議在南京召開。會議邀請了清華大學院士賀克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以及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市氣象臺等單位的專家組成專家組。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于紅霞出席會議并講話,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處負責人,省生態環境廳法規標準與科技處、財務與審計處、大氣環境處負責人參加會議。

與會專家和領導聽取了項目和6個課題負責人對研究任務、考核指標完成情況的匯報,審查了相關材料,經質詢討論,一致認為項目弄清了江蘇PM2.5和臭氧污染特征與成因機制,提升了監測與預報預警能力,建立了科學評估技術體系,提出了治理策略,識別了重點領域,明確了管控發力點,圓滿完成了各項研究任務和考核指標,有力支撐了江蘇大氣復合污染防治工作。
2018年藍天保衛戰打響之際,江蘇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面臨PM2.5降幅收窄、臭氧濃度快速上升的嚴峻形勢。面向迫切現實需求,省生態環境廳立項開展專項研究,集合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省
環境監測中心、南京大學等27家研究單位300余名研究人員開展科研攻關。經過4年多的努力,在成因機制、預測預報、精準治理、影響評估、決策支撐等方面實現了一批關鍵技術的突破;構建了一體化決策支持平臺,有效破解高值精準溯源、污染源動態分析、管控效果評估等大氣管理難題。項目堅持“邊研究、邊產出、邊應用”原則,提交決策支持專報109份,支撐出臺政策文件33份,編制標準、技術規范21項。建立“1+13”科技支撐機制,開展污染排查超過1.5萬人次,培訓地方管理部門、企業人員近1萬人次,出具各類分析報告1.2萬份。藍天保衛戰以來,全省PM2.5濃度下降14微克/立方米、降幅29.8%;優良天數比率提高8.6個百分點、達到82.4%,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項目研究成果在其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下一步,項目組將充分吸納專家與領導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推進研究成果的業務化應用,持續強化“1+13”科技支撐及省市聯動,不斷提升大氣污染治理的科學性、精準性,更好支撐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為江蘇省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實現環境空氣質量根本改善貢獻科技力量。
原標題:“江蘇省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重大專項”通過驗收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