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收進入尾聲,秸稈禁燒也進入關鍵期。為嚴防因秸稈露天焚燒造成區域性重污染天氣,近期,無錫市已開展多日秸稈禁燒污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形成市、區、鎮、街道網格化監管體系,切實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創新巡查方式。同時,通過機械化還田、基料化利用、飼料化利用等綜合利用,秸稈正在成為“土黃金”,經濟價值越來越大。
一派豐收的田園景象里,盤旋在稻田上空的無人機惹人注意。據介紹,
近年來,無錫市執法部門利用無人機等手段,采取非現場巡查等方式,全方位、全時段監控秸稈禁燒。此外,執法部門還與無錫市生態
環境監測監控中心合作,利用衛星遙感對秸稈焚燒情況進行監測。“在今年的一次監測中,衛星圖片顯示市域范圍內有熱異常點。”無錫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法制科主要負責人回憶到,當時對照實時高空間分辨率影像進行疊加分析,結合農田分布,檢索到秸稈焚燒可能點位4個,經交辦核實點位2個,立即通知屬地予以復墾。
同時,巡查機制也是越加完善。根據今年的攻堅方案,執法人員會在夜間、雨前、收割高峰期等時段進行重點巡查,并將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公路沿線,高鐵站、機場等交通樞紐周邊,以及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作為重點巡查區域。在農田面積較廣的板塊區域,更是調動不同部門的“精兵強將”組成小分隊全天巡查。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龍延村黨委書記徐錦秀介紹,龍延村目前共有300多畝地,每一片土地都劃分了責任人,一天巡邏數次。
全面禁燒后,大量的秸稈該如何處理?
據了解,機械化還田是無錫市目前最普遍的秸稈利用方式。為讓秸稈發揮更大效能,宜興市以“麥秸稈還田為主,適度推廣稻秸稈還田”原則,按照10元/畝補助標準,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同時,對試點區域內滿足作業耕深18-35厘米,秸稈覆蓋率達90%以上的對象提供生態型犁耕深翻還田補助40元/畝。“不增加成本、不影響秋種,還能增加收益,比一把火燒了好多了。”有農民表示。
在無錫市惠山區玉祁水稻園區的一處廠房內,經過粉碎后的秸稈末放入造粒機后,一顆顆圓柱形的顆粒滾落下來。“公司將2500多畝稻秸稈收儲后加入木屑等物質,制成的生物質燃料燃值不低,且燃燒起來沒有粉塵和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質,頗受用能企業歡迎,一年也能贏利30多萬元。”公司負責人任金明介紹。
在宜興市丁蜀鎮的江蘇神力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輛輛裝滿稻秸稈的運輸車頻繁進入廠區。這些秸稈與太湖藍藻泥經無害化高溫發酵后將制成肥料,“這樣的生態肥料去年銷了8000噸,今年預計可達1萬噸,因為產能擴大了。”公司技術總監尋立之說。
從“一把火”到“一把錢”,“還田”和“離田”相結合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方式已在全市全面推廣。據了解,預計今年秸稈綜合利用率可達97%,較去年提高0.5個百分點左右,“綠色財富”效應進一步放大。
編輯|陳劉露
原標題:秸稈禁燒丨無錫:禁燒利用“兩手硬”,秸稈變成“土黃金”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