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9日,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南昌年會上,生態環境部對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進行授牌表彰,其中鹽城東臺市、射陽縣成功上榜,榮獲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繼鹽城市以市域為單位,建湖縣、鹽都區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后,鹽城市再次獲得豐碩成果。同時,東臺市沿海經濟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呂洪濤被授予“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稱號。
東臺市
近年來,東臺市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被命名為江蘇省首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實現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全覆蓋,先后創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典范城市、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國家衛生城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獲得省落實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9項表彰。
2019年起,東臺市全面啟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設,推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長足的進展。以東臺市條子泥區域為代表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開創了江蘇省首項世界自然遺產。條子泥作為全省唯一的中國美麗海灣,是全國首批4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之一。
條子泥“720”高潮棲息地被國際社會譽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樣本”,并入選全球“生物多樣性100+案例”。
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建成全國沿海地區最大的平原森林。“十三五”以來,東臺市環境空氣質量穩中向好,獲評“中國天然氧吧”稱號,為全省獲此榮譽的5個地區之一,蘇北唯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全市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實現100%。
射陽縣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近年來,鹽城市射陽縣以青山綠水為基底,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論,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努力將城市打造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家園。
?逐綠前行,“城市IP”兼具厚度與顏值
射陽縣位于中國大陸南北分界線的東部起點,地處陸地與海洋分界線的交叉點,是全省海域及濕地面積最大的縣份,“世界非遺”黃海濕地的重要板塊……得益于自然資源優勢,射陽縣先后創成國家級園林縣城、全國文明縣城、中國最美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游名縣、江蘇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等。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自2021年創成江蘇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后,射陽縣迅速吹響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的集結號,讓“有愛射陽 沐光向海”的城市IP更加厚重、靚麗。射陽縣委、縣政府牽頭成立“生態示范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聯席會議”制度,積極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先后出臺《射陽縣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編制《射陽縣國省考斷面和入海河流斷面達標建設方案》等多個專項性規劃和方案。建立“縣、鎮、村”三級宣傳網絡,提升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截至目前,全縣共有11個鎮、4個村分別獲評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示范村稱號。
?因綠面美,“兩山”成果轉化顯著
海風習習、蘆葦蕩漾,一望無際的灘涂濕地上,幾百種珍稀動植物在這里長期生存,成千上萬的鳥類時刻“上演”各種生態奇觀,令人驚嘆不已。
大美射陽,因綠而興。通過堅持頂層設計、源頭治理以及靶向治污,射陽縣將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戰役作為全盤工作的重心,從“治標”不斷邁向“治本”,區域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在這里,“射陽藍”已成為標配。射陽縣重錘整治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抓好秸稈“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2021年,射陽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89.3%,位列全省第四、全市第二。PM2.5平均濃度為30.6μg/m³,位列全省第五、全市第一。
在這里,“射陽美”已成為常態。射陽縣全力推進水源地保護、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管體系等工作。2021年,全縣納入江蘇省“十三五”水環境質量考核目標的3個省級以上考核斷面,水質均符合地表水Ⅲ類標準,斷面達標率100%,全縣2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均達到Ⅲ類標準。
在這里,“射陽綠”已成為現實。射陽縣全力打好“凈土”保衛戰,推進植樹造林,增加碳匯能力。僅在2022上半年,新造成片林1692畝,完成海堤和海邊造林200畝,森林撫育1.3萬畝,四旁植樹82.5萬株,農田林網5.1萬畝。詳細制定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方案,先后完成1號水庫生態修復工程,出臺《射陽縣濕地生態紅線區域管護實施細則》,發出首份濕地司法保護令,讓濕地保護進入全新時期。
邁步“雙碳”時代,射陽縣將健全長效保障機制,鞏固提升創建成果,嚴格環境監管與執法,提高生態保護投入比重,探索設立差異化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激發服務射陽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點綠成金,“生態+”文章愈加出彩色
“連續四年,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率全市第一,造林綠化工作全市第一。獲批全國首筆30億元生態儲備林項目貸款……”優良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射陽具有特色的城市名片,“生態+”工業、農業、旅游等融合文章書寫得愈加出彩,也讓該縣在競逐綠色低碳賽道時愈加行穩致遠。
“生態+”工業蓬勃發展。射陽縣大力推進產業綠色化、綠色產業化,全面布局新能源、動力電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水平規劃建設射陽港零碳智慧園區,先后落戶遠景智慧能源、比亞迪刀片電池、亨通海能等一批龍頭型企業,引進射陽港風電產業研究院、沿海雙碳產業基地、CQC新能源創新基地等科創載體,產業發展欣欣向榮。
“生態+”農業步伐鏗鏘。射陽縣持續加快生態農業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著力打造海河四季果香、洋馬鶴鄉菊海等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全縣區域特色農業布局已經形成,射陽縣也一躍成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縣”。
“生態+”旅游勢頭強勁。緊扣“水綠生態 鶴鄉射陽”目標定位,射陽縣成功創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高質量打造環海濕地旅游區,成功串聯重點鄉村生態旅游景區,精心擘畫內涵深厚、具有特色的精品游項目,全力讓射陽縣成為長三角地區最佳生態旅游度假目的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射陽縣將持續拓寬“兩山”轉化通道,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步伐,為鹽城市“競逐新賽道、勇當排頭兵”作出更大貢獻。
原標題:鹽城兩地榮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字號”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