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前后,冷空氣南下,天氣越來越凍,北方部分地區早已入冬,部分地區溫度已降到0攝氏度以下。氣溫降至冰點?別怕!北方大部分地區也將進入供暖季,冬天在家里吃雪糕的幸福生活即將到來!
隨著技術的進步,在保障居民正常取暖的同時,供暖方式也變得更加清潔和多樣。今天,小編就來帶你看看,清潔供暖到底能整出哪些“花樣”!
01 風電供暖
風電供暖是指利用北方地區冬季棄風較為嚴重的地區,建設蓄熱式電鍋爐,在滿足當地居民供暖需求的同時,通過電鍋爐用電負荷的增長,促進風電的消納。與燃煤供暖及燃氣供暖相比,風電供暖布置靈活,且用戶端無污染物排放。
由中國能建東北院設計的吉林省第一個國家級風電清潔供暖示范項目——大唐洮南風電清潔供暖項目,建設有9臺容量為150噸的高溫承壓蓄熱式電鍋爐,供熱面積達到16.3萬平方米,實現了風電消納和清潔供暖雙贏。
02 生物質供暖
生物質能清潔供暖指利用生物質原料及其轉化燃料在專用設備中清潔燃燒供暖的方式。由于在生物生長過程中會吸收二氧化碳,與秸稈燃燒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達到碳平衡,再加上生物質燃料替代化石燃料所減少的碳排放,對實現減碳目標具有重要價值。
中國能建在生物質熱電聯產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已經在東北三省建成了4座生物質熱電聯產工程,將補足當地的供熱面積和用電缺口,同時大幅度提高當地秸稈的綜合利用率。
03 核能供熱項目
核能機組供熱指的是從核電機組中抽取蒸汽作為熱源,采用多級換熱技術,最后通過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傳遞給用戶。具有無污染物排放、供熱能力大、距離遠、運行費用低等優點,尤其在沿海地區有很好應用前景。
核能供熱采用的是多級換熱技術,供熱所用的熱水并不是直接從核電機組里發出,而是借助換熱站實現水汽換熱、水水換熱,只是把熱量換出來,核輻射則完全被隔離在反應堆之中。一般要通過三回路的換熱,徹底斷絕放射性物質向熱網用戶泄漏的風險。
由東北院參與設計建設的紅沿河核電站,日前已經完成供暖工程的建設,能夠承擔24萬平方米的供暖面積,還能實現零碳排放,環保能力MAX!
04 地源熱泵供暖
地源熱泵工作原理:地源熱泵系統是以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為低溫熱源,由地源熱泵機組、地熱能交換系統、建筑物內系統組成的供熱系統,具有熱效率高、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的特點,對于地熱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有人可能會說,你說的這個也太簡單了,這不就是用溫泉水供熱么?
東北院正在吉林“地熱三峽”建設中推進中深層地源熱泵供暖方案的研究。對于深度在1000米到3000米,巖層溫度70——120℃左右的中深層地熱能,通過采用同軸鉆孔換熱器實現中深層“取熱不取水”的地巖換熱技術進行供暖,不僅不會對地下水產生影響,還能有效解決當地廣大農村的地區的供暖需求。
05 燃氣供暖
燃氣供暖是指以天然氣為主要熱源的取暖方式。與傳統燃煤供暖相比,天然氣供暖具有污染物排放少、環保效果好、燃燒效率高等特點。尤其在天然氣供應穩定充足和對環保要求高的城市地區具有較明顯的優勢。
以中國能建東北院設計深圳坪山分布式能源站為例,該工程坐落于深圳坪山新區東部的工業園區內,建設2×100兆瓦+1×100兆瓦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為該區域內大型產業提供冷、熱、電能源供應,機組總熱效率高達76%,沒有二氧化硫、煙塵、灰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排放量遠遠低于相同容量燃煤電廠。
除此之外,中國能建還在推進核小堆供暖、大規模跨季節供暖、工業余熱等多種清潔低碳供暖方式的研究,未來將對清潔燃煤、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多種供暖形式統籌謀劃,有機結合,多能互補,協同發展,根據不同地域和不同資源稟賦提供更加豐富、更加清潔的供暖技術路線,實現低排放、低能耗取暖。大家敬請期待吧!
原標題:氣溫降至冰點?別怕!給你安排“花式”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