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在线观看,色偷偷伊人,免费一级毛片不卡不收费,日韩午夜在线视频不卡片

正在閱讀:關于印發廣東省硅能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的通知
資訊中心


關于印發廣東省硅能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的通知

2022-09-05 12:02:14來源: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關鍵詞:光伏硅能源閱讀量:12200

導讀:如今動力電池行業正處于從1.0階段向2.0階段邁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動力電池企業的核心之爭將是運營能力之爭,如何保持高效的生產運營管理,如何保證可靠的產品質量,如何保有穩定的大規模交付能力才是這一階段的致勝之路。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能源局關于印發廣東省硅能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的通知
 
粵工信電子函〔2022〕43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硅能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請徑向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反映。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能源局
 
  2022年9月2日
 
廣東省硅能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22-2025年)
 
  硅能源產業是基于半導體技術和新能源需求而興起并快速發展的朝陽產業,是實現能源開源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推進能源革命,破解未來能源供給瓶頸,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夯實我省制造業新優勢。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牢牢把握能源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推動硅能源產業成為我省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中體現廣東速度和廣東擔當,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關于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為引領,抓住能源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機遇,加快培育硅能源產業生態體系,在基金、園區、平臺、人才和電力消納等方面打造產業發展支撐載體,從光伏制造、儲能電池、光電器件、能源管理器件、數字能源、裝備及零部件、材料、應用、循環利用、智能制造等專業領域構建產業關鍵領域,為我省工業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走出一條具有廣東特色的硅能源產業發展道路。
 
  (二)強化政策引導。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發揮政府在規劃布局、政策引導、組織協調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完善政策機制,加強政策引領。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內生發展動力。
 
  省市協同、精準施策。準確把握硅能源產業發展規律,加強統籌規劃,強化省市聯動、部門協同,加大產業扶持。因地制宜做好產業布局,支持地市探索有力有效扶持政策,加強分類指導,精準投入資源。
 
  創新驅動、應用牽引。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強技術與模式的創新突破,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以應用需求為導向,積極拓展應用場景,以規?;膽脦蛹夹g產品迭代升級和產業體系的持續完善。
 
  開放合作、培育生態。營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加大跨省合作、跨境合作,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構建先進產業鏈,打造多方共贏的產業體系。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廣東省硅能源產業生態體系持續優化,支撐載體作用顯著增強,產業規模不斷提升,產業關鍵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產品供給能力穩步增強,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水平不斷加深,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硅能源產業集群新高地。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我省硅能源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形成一批具有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的硅能源領軍企業,培育年產值超百億元企業3-5家,“十四五”期間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規模2000萬千瓦。
 
  ——產業協同更加高效。
 
  創建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硅能源產業研發制造基地,配套產業逐步健全,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不斷完善,硅能源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產品在各領域應用示范取得突破。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得到有效突破和推廣應用,建成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引領產業發展的高端產品,培育一支技術精湛、結構合理的創新型人才隊伍,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三、打造產業發展支撐載體
 
  (一)發揮金融促進作用
 
  用好省產業發展基金、省創新創業基金、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政策性基金;加強與國投(廣東)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基金等國家級基金、地市相關產業基金和社會資本合作,建立有效協作溝通渠道、項目遴選推薦機制,發揮基金戰略引導和投資促進作用。鼓勵引導硅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社會資本出資設立硅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建立科學決策、激勵約束、容錯糾錯機制,創新績效評估制度,共同支持硅能源產業發展。鼓勵各地市依據本地硅能源發展優勢和產業布局成立相關基金。綜合運用信貸、基金、保險等金融工具,引導社會資本聚焦產業鏈重點環節開展投資,鼓勵支持優勢企業上市掛牌,打造與硅能源產業發展相匹配的金融鏈。
 
  專欄1 基金
 
  1.政策性基金。用好省產業發展基金、省創新創業基金、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加強各類產業基金的協同作用,引導國內外龍頭企業到廣東落地發展,支持硅能源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
 
  2.市場化基金。引導市場化基金積極參與硅能源產業鏈重點環節的投資,積極發揮PE(私募股權投資)、VC(創業投資)等機構的投資優勢,前瞻培育產業鏈關鍵環節,加速科技攻關和規模化應用。
 
  3.金融工具。根據產業鏈各環節的特點和所處發展階段,運用銀行融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資產證券化、并購重組等多元化金融工具,形成“產業+金融”優勢組合,多渠道服務硅能源產業發展。
 
  (二)建設特色產業園區
 
  按照“產業集聚、優化布局”的原則,高起點、高規格、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硅能源產業基地,培育建設一批省特色產業園,促進區域協同合作。以珠海、韶關、江門、陽江、潮州為依托建設高效光伏電池片和組件產品集聚區,以深圳、惠州、東莞、江門、肇慶為依托建設新型儲能電池產業集聚區,以廣州、深圳、東莞、中山為核心區域建設光電器件、能源管理器件、數字能源系統等硅能源關鍵信息技術及產品集聚區,以廣州、深圳、佛山、河源、梅州、潮州為依托發展光伏玻璃、光伏漿料、封裝膠膜、電池材料、銅箔、鋁箔等關鍵材料集聚區。江門、中山、肇慶等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加強與深圳聯動發展,打造光伏和鋰電池生產裝備及零部件集聚區。以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為依托重點開展園區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粵東西北地區依據各自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重點開展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海島光伏電站、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碳中和產業園等推廣示范。
 
  專欄2 基地(園區)
 
  1.硅能源產業基地。重點布局江門、珠海、肇慶等珠江西岸地區,加快編制產業基地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明確發展重點、空間布局、發展時序等,加快構建產、學、研、物流、應用“五維一體”產業發展布局,實現專業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打造成為廣東硅能源產業發展主戰場。
 
  2.硅能源特色產業園區。聚焦硅能源產業相關領域,以省級以上各類園區為依托,培育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集中度較高、具備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園,增強產業集群發展能級。
 
  (三)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積極爭取國家級實驗室、國內外知名企業來粵建立研發機構和基地,培育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發揮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平臺作用,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開展硅能源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加大產品分析、評價、應用驗證、知識產權等公共服務供給,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加強硅能源標準體系研究和頂層設計,協同推進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國家和國際標準化活動。支持建立硅能源領域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開展國內外知識產權布局,探索研究專利池建設。發揮產業服務平臺、協會、聯盟等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資源和信息共享。
 
  專欄3 平臺
 
  1.技術創新平臺。積極爭取懷柔實驗室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基地,支持中科院廣州能源所、江門雙碳實驗室、廣東碳中和研究院(韶關)等機構建設,加快新型太陽能電池、儲能電池、能源材料、能源器件、能源數字化等技術研發儲備,加強科研成果共享,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2.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光伏電池、組件、逆變器等產品的環境適應性與可靠性試驗能力,提升儲能電池安全性、環境適應性和循環壽命等分析評價能力,建設面向不同技術路線的光伏組件實證系統,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開展光伏項目碳減排量的核算和交易試點。
 
  3.標準服務平臺。修訂完善光伏、鋰電等技術標準體系,支持開展“光伏+”標準研究和制定,推動硅能源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智能制造、管理運維系統等相關標準研制,建立“碳足跡”評價標準。
 
  (四)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落實《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教高函〔2020〕1號)、《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教高函〔2022〕3號)要求,穩步擴大專業人才培養規模,進一步加強光伏、儲能和電子信息等人才培養,加大硅能源領域課程、教材等教學資源和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建設一批硅能源領域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示范性能源學院和儲能技術學院(研究院),鼓勵高校實施硅能源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專項計劃,鼓勵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打造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開展硅能源人才國際聯合培養項目,持續深化與港澳地區、創新型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的交流合作和人才培養。
 
  專欄4 人才
 
  1.學科建設。推動省內高校加快成立硅能源特色學院、儲能技術學院,完善學科布局、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大力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支持跨學院、跨學科組建科研和人才培養團隊,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人才多層次培養。
 
  2.產教融合。鼓勵高校與國內能源、電子信息和材料等行業的大中型和專精特新企業深化產學合作,組建一批區域或者行業產教融合發展聯盟,針對企業人才需求,共建實訓基地、學徒中心,探索各具特色本專科生、研究生和非學歷教育等不同層次人才培養模式。
 
  3.創新能力。圍繞廣東省優勢產業發展,推動省內高校發揮各自學科優勢,差異化開展硅能源材料、工藝、器件、裝備、數字化管理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加快提升硅能源產業全鏈條綜合創新能力。
 
  (五)提高并網消納能力
 
  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相關要求,加大光伏電站群調群控、光伏高滲透率并網、智能運維、智能電網、大規模儲能、柔性并網等關鍵技術研發,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高彈性電網建設,加快推進數字化電網建設,支持開展雙碳監控一體化研究及服務,增強電網分布式清潔能源就近并網消納能力以及調節能力。加快建立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南方區域現貨電能量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交易機制,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加快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以深圳、廣州試點推動虛擬電廠示范及應用,充分挖掘儲能、電動汽車、商業樓宇等負荷側靈活性資源促進新能源消納的作用和價值,推動數字產業、智慧用能產業和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
 
  四、構建產業關鍵領域
 
  (一)大力發展光伏制造
 
  重點發展高效低成本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等產業,發展大尺寸、薄片化硅片技術,加快推進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異質結(HJT)、背電極接觸(IBC)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開展半片、疊瓦、多主柵、無主柵等先進組件及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產品技術研究及應用,突破新型低成本薄膜太陽電池、鈣鈦礦-硅疊層太陽電池產業化技術,發展集電力變換、遠程控制、在線分析、環境自適應等于一體的新型高效逆變器、控制器、匯流箱,鼓勵發展光伏充電寶、穿戴設備、交通工具等移動能源產品。加快延鏈補鏈強鏈,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代表性龍頭企業,集聚形成光伏玻璃-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儲能系統-發電工程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以光伏逆變器、電池片、組件企業為龍頭引領,光伏玻璃、邊框支架、儲能系統、系統集成上下游企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
 
  專欄5 光伏重點產品及技術
 
  1.硅片。研究適應于大尺寸硅片的薄片化量產切割技術,開發配套切割裝置,實現低碎片率、低線損和高質量、大產能;基于薄硅片開發制絨清洗和先進光管理工藝。
 
  2.電池片。開展鈍化接觸、異質結、全背接觸等高效晶硅太陽電池技術的規模化量產,開發耐高濕高鹽的海上光伏電池及組件技術。提升高效穩定鈣鈦礦-硅疊層太陽電池、碲化鎘薄膜電池產業化能力。支持低反射率絨面制備、等離子鈍化、低溫電極技術、全背結技術、適合光伏電池專用的吸雜工藝等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3.光伏組件。重點提升組件光電轉換效率、降低衰減和生產成本,發展具有優化消除陰影遮擋功率損失、失配損失、消除熱斑、智能控制關斷、智能光照跟蹤、實時監測運行等功能的智能光伏組件產品,提升光伏組件輕質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支持開發應用多主柵、無損切割、高密度封裝等高效組件生產技術,開發長壽命、高安全的BIPV構件、光伏瓦、車船用構件等產品。
 
  4.逆變器。提升逆變器系統安全性實時監測處理、智能故障電弧檢測(AFCI)、高性能IV掃描診斷、組件級監控、快速關斷(RSD)等智能化技術。開發基于新型功率器件的多端口電力電子變壓器,以及具有電壓、頻率支撐能力的高效電壓源型逆變器。適應光儲融合、光伏制氫的發展趨勢,重點發展逆變儲能光伏系統等光儲一體化產品,搶先布局光儲、光氫一體的電力轉換設備研發及產業化。
 
  (二)發展安全經濟新型儲能電池
 
  開展儲能電池容量、倍率性能和壽命等關鍵技術的應用基礎和工程化研究,加快高能量密度硅基負極鋰離子電池研制,突破高性能固體電解質制備技術,提升電池電芯、儲能變流器、儲能系統集成和能量管理等產業集聚化程度,推動“大容量、低成本、長壽命、高安全、易回收”儲能電池制造,大力發展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鈉離子電池、半固態電池等產品,推進先進儲能中的充放電、通信裝置、系統管理等關鍵技術和設備研發制造,推動大規模儲能、柔性并網、光儲一體化等技術應用。
 
  專欄6 儲能電池重點產品及技術
 
  1.鋰離子電池。開發低成本、高可靠、高安全性儲能鋰電池,突破高可靠安全狀態評價、故障診斷及熱失控預警與防控技術,提升電池容量、安全性能。
 
  2.鈉離子電池。重點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加強聚陰離子正極材料、硬碳等電極材料、電解液等主材和相關輔材的研究,開發高效模塊化系統集成技術,加快鈉離子電池技術突破和規?;瘧?。
 
  3.氫儲能/燃料電池。加快電解制氫和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部件技術攻關,推進稀土/鈦鐵等儲氫材料及系統研發,開展百兆瓦級“制氫-儲氫-用氫”系統集成技術開發及應用。
 
  4.液流電池。聚焦液流電池成本問題,加強電解液、隔膜、電極、泵等關鍵工程技術研究,突破水系有機液流電池技術,開展兆瓦級鐵鉻液流電池、鋅溴液流電池等儲能系統開發及應用。
 
  5.電池系統集成和檢測評價。開發安全高效的儲能集成系統,針對電芯衰減、不一致性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強儲能系統高效溫控技術,提升電池管理系統性能、可用容量及系統可用度。開發電池全自動信息化生產工藝與裝備。加強儲能電池多維度安全測試技術、熱失控安全預警技術、失效分析技術和可靠性評價體系的開發與應用。
 
  (三)開展光電器件核心技術攻關
 
  突破硅基光電異質集成技術,加強硅光芯片、異質集成材料及器件的研發,推動硅基無源器件、鍺硅探測器、硅調制器等產品應用。實施重點產品高端提升行動,發展高速光通信芯片、高速高精度光探測器、高速直調和外調制激光器、高速調制器芯片、高功率激光器、光傳輸用數字信號處理器芯片、高速驅動器和跨阻抗放大器芯片,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專利、技術壁壘,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四)提高能源管理器件供給能力
 
  面向光伏、風電、儲能系統、半導體照明等,推動新能源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升功率半導體器件、敏感元件以及傳感器等產品供給能力。大力發展新能源用高性能、低損耗、高可靠的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功率器件及模塊,進一步推動碳化硅(SiC)、氮化鎵(GaN)等寬禁帶半導體功率器件的產業化推廣及應用。發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靈敏度的敏感元件。實現集成多維度信息采集能力的高端傳感器開發,重點發展新型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和智能傳感器,突破微型化、智能化的電聲器件和圖像傳感器件。
 
  (五)推動硅能源數字化發展
 
  圍繞可再生能源消納、多能融合、需求側智能響應以及制造業綠色升級等重大需求,在構建智慧能源系統、綜合能源服務、小型傳感器、移動邊緣計算(MEC)、精密控制、優化調度、云端運行監測、碳足跡評估等方面,大力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5G等技術與能源技術的融合創新。優化儲能系統輔助光伏并網、電力調頻調峰、需求側響應、微電網等多種系統解決方案,形成數字能源技術體系、標準和產品。全面提升全省能源和碳排放的智慧和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能源數據資源的采集利用,支持開發基于云平臺的能源管理系統與實時在線仿真軟件,支持廣州和深圳率先打造低碳智慧產業園、加快源網荷儲荷一體化技術、智能微網技術等新技術的應用示范和商業化推廣。
 
  (六)做大做優裝備及零部件
 
  支持光伏核心裝備、儲能電池核心設備及半導體關鍵設備研發及產業化,加大低能耗、高效率、智能化重大裝備產品制造及工藝研發力度,提升關鍵生產設備的性能和成套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提升硅能源產業核心零部件、裝備、整線智能制造系統等研發制造水平。支持我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和引導具有相關制造基礎的裝備企業布局硅能源產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骨干企業。
 
  專欄7 裝備及零部件
 
  1.光伏制造核心裝備。重點支持大面積透明導電氧化物(TCO)導電玻璃鍍膜設備、多靶位磁控濺射系統、多線切割機、自動分選機等硅片生產設備;多槽制絨清洗設備、激光刻蝕機、全自動大面積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裝備(PECVD)、干法刻蝕機、離子注入機、高精度絲網印刷機、高溫燒結爐等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設備以及全自動光學檢測設備等各類高性能光伏電池與組件生產和檢測測試儀器。
 
  2.儲能電池核心裝備。重點支持真空攪拌機、涂布機、輥壓機、分條機、制片機/模切機等電芯前段設備,卷繞機、疊片機、焊接機、干燥設備、全自動注液機等電芯中段設備,鋰離子電池充放電機、檢測等電芯后段設備以及模組生產設備、PACK設備。
 
  3.半導體關鍵裝備。發揮省內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制造企業帶動作用,吸引高端裝備龍頭企業落戶,支持本土優秀裝備企業發展,研發生產硅基光電器件制造工藝和第三代半導體制造工藝用的沉積設備、刻蝕設備、離子注入、清洗設備、薄膜制備、檢測量測等高端裝備。
 
  (七)健全關鍵材料配套能力
 
  面向光伏、儲能電池、硅能源信息技術產品先進工藝和關鍵特色工藝,聚焦光伏玻璃、高端漿料、封裝膠膜、鋰電池正極材料和硅基負極材料、化合物半導體等關鍵材料,支持產業鏈上中下游聯合攻關,加強基礎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支持省內重點材料企業做大做強,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材料企業,健全產業鏈配套體系和能力,培育和創建一批綠色工廠,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特色優勢的新材料產品和專精特新企業。
 
  專欄8 關鍵核心材料
 
  1.光伏材料。有序健康發展光伏玻璃,重點發展超薄光伏玻璃蓋板(背板)和太陽能電池用高溫玻璃基板。發展用于TOPCon、HJT、IBC等新型高效晶硅電池的高端漿料產品,提升封裝膠膜、剛性與柔性透明導電氧化物(TCO)電極材料、聚氟乙烯(PVF膜)、金剛切割線等關鍵材料高端產業化能力。
 
  2.電池材料。推進以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硅基負極材料為基礎的儲能鋰離子電池的規模生產和應用;推進釕基/鉑基等氫燃料電池技術關鍵電催化材料的規模生產和應用;推進電解液、碳氈等液流電池關鍵材料的規模生產和應用。
 
  3.半導體材料。支持優勢企業開展氦氣、三氟化氮、三氟化氯等高純氣體研發及產業化,6英寸/8英寸碳化硅、氮化鎵、藍寶石襯底外延片等化合物材料發展。支持高端高密度封裝基板、高頻高速覆銅板、類載板等發展,推動高端樹脂、玻纖布、銅箔等原材料研發和應用。
 
  (八)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
 
  提升太陽能光伏發電效率和消納利用水平,探索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的智慧能源系統和智能微電網建設。積極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推動光伏在交通、通信、數據中心、農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海防建設等多場景應用,推進新技術、新產品與新模式先行先試。支持建設條件好、用電量大、電力消納有保障的工商業分布式光伏,有序推進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建設。落實“千家萬戶沐光行動”,鼓勵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支持整縣(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鼓勵地市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項目給予補貼和獎勵。開展多元化“智能光伏+新型儲能”試點示范,支持企業開展純綠電應用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國家級智能光伏示范項目,打造一批提供光儲融合系統解決方案的標桿企業。推動新型半導體照明產品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領域應用,加快功率半導體器件等面向光伏發電、電力傳輸,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推廣。
 
  專欄9 推廣和應用
 
  1.分布式光伏發電。以工業園區為重點,鼓勵在園區標準廠房屋頂及車棚頂建設集中連片光伏設施,通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全額上網、租金模式”等方式,打造分布式光伏示范區。支持新建建筑設計預留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條件,鼓勵薄膜光伏發電和儲能技術在光伏建筑一體化等領域應用。試點實施政府集中辦公區光伏發電改造,在政府投資項目中開展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
 
  2.集中式光伏電站。支持能源公司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填埋場護坡、廢棄礦山、污水處理廠水池等未利用土地,有序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推進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河道、湖泊、水庫除外)等綜合利用模式。
 
  3.光伏應用試點示范。大力發展和推廣光伏+建筑、光伏+農業、光伏+5G、光伏+儲能+充電、光伏+海防等創新應用模式,鼓勵家電企業依托布局的渠道網絡推廣分布式光伏產品,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工作。鼓勵智能光伏產品重點在5G、建筑、交通、農業以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等領域開展特色應用示范,面向“東數西算”等重大工程提升能源保障供給能力。
 
  (九)推動退役器件硅基材料循環利用
 
  加快開展退役器件硅基材料清潔回收及高質再造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強退役光伏組件、儲能電池循環利用技術攻關,加大對專用部件、關鍵裝備、生產線、智能控制系統等研發應用的支持力度,研究全鏈條智慧監測與綠色低碳調控技術,支撐監測分析數據平臺建設。支持開展十萬噸級退役光伏組件高效回收和硅基材料循環利用、萬噸級廢舊電池精細回收等工程示范。
 
  專欄10 退役器件硅基材料循環利用技術
 
  1.光伏組件再利用。開展退役光伏組件循環利用產業化技術攻關,研發光伏組件機器識別、智能拆解技術與核心裝備;突破光伏組件免破碎熱解和封裝介質高效清潔轉化關鍵技術,研制一體化連續熱解大型裝備,實現光伏玻璃、硅晶片的完整分離;開展光伏組件熱解殘余物分離富集技術研發,高效提純硅材料和稀貴稀散金屬;開發“智能拆解-免破碎熱解-高效提取”成套裝備。
 
  2.電池循環利用。開發高效、高精度廢舊電池快速檢測評價裝備,突破電池安全柔性拆解與替換修復技術;開展退役硅能蓄電池精細拆分、活化浸出研究,突破復合硅鹽電解質與電極材料梯級利用技術;鼓勵開展硅基材料耦合二氧化碳升級循環技術研發以及碳化硅產品高質應用;開發“精細拆分-有價元素多級富集-精深高質轉化”集成化裝備。
 
  3.硅基材料再利用開發蓄電池回收硅基材料提質再造技術,探索再生產品制造半導體技術,形成退役儲能電池硅基材料再利用技術體系,研制大型化回收利用設備;聚焦光伏玻璃重熔再造、晶硅廢料凈化提純技術攻關,研發光伏玻璃循環再用與硅晶片梯次利用技術與核心裝備。
 
  (十)持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與硅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推進關鍵工序數字化改造,優化生產工藝及質量管控系統,提高產品制造全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基礎材料生產智能升級,提升硅片、儲能電池材料和高性能電池等生產、包裝、儲存、運輸的機械化與自動化水平,提高產品一致性和穩定性,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培育硅能源領域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制造業延伸服務鏈條,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動提升智能設計、智能集成、智能運維水平。發展智慧能源系統關鍵技術和電網智能調度運行控制與維護技術。
 
  專欄11 智能制造技術及應用
 
  1.智能設計。引導國內軟件企業開發光伏、鋰離子電池、光電器件、能源管理器件等智能設計與仿真軟件,鼓勵使用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開展工業設計,提高企業設計水平。
 
  2.智能制造。鼓勵企業采用ERP、MES、SRM等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生產流程全信息化管理。加強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加大生產環節自動化設備的推廣應用,包括加大自動制絨、自動上下料、自動裝框、自動灌膠、EL測試儀、IV曲線測試儀等。
 
  3.智能運維。開發推廣智能光伏發電、新型儲能電池生產運維管理系統,實現信息采集與分析、遠程監控與調度、智能檢測與診斷、故障報警與處理的一體化運行與管理,實現無人/少人、集中與遠程管理,支持采用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技術替代人工運維管理,降低運維成本,提升服務效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在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立硅能源產業發展議事協調機制,加強省市聯動、部門協同,統籌推進硅能源產業培育發展工作,積極推動解決產業發展中重大事項和重點工作。成立由國內知名院士、專家、企業家組成的廣東省硅能源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為產業發展的戰略研究、規劃決策、重大項目論證等提供咨詢建議。鼓勵成立硅能源領域協會聯盟等機構,充分發揮行業組織服務支撐作用。
 
  (二)加大財稅和金融支持力度。
 
  統籌省級支持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建設、加快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建設等政策措施,加大對硅能源產業項目新增實際固定資產投資額獎補支持力度。支持企業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對珠三角地區符合條件硅能源技術改造項目按設備購置額不超過20%予以獎勵,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符合條件硅能源技術改造項目按設備購置額不超過30%予以獎勵,單個項目獎勵額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用好用足省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對硅能源產業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試點示范予以傾斜支持。加大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對硅能源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的支持力度。綜合運用信貸、基金、保險等金融工具支持硅能源產業發展,發揮省產業發展基金、省創新創業基金等牽引作用,加大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持力度。用好大型產業集聚區開發建設專項資金,探索多種融資模式,放大資金規模,支持硅能源產業基地建設。各地市應與省協同發力加大對投資落戶項目的具體支持力度,結合市情圍繞降低用地成本、廠房建設、設備租賃、生產性用電補貼、貸款貼息、配套建設等方面研究出臺綜合性配套政策。
 
  (三)加強重大項目招引和服務。
 
  圍繞硅能源產業鏈薄弱環節建立健全招商引資“一把手”負責制,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本鏈、人才鏈、政策鏈“多鏈協同”。發揮國有資本“以投促引”作用,積極引進高端先進制造業重大項目,推進“戰略性投入+市場化運作”招商模式,創新項目返利、分類考核、容錯糾錯機制。全面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政策措施(修訂版)的通知》(粵府〔2018〕78號),加大利用外資財政獎勵力度,利用進博會、廣交會、高交會、中博會等平臺,多措并舉支持硅能源產業引進外資。
 
  (四)強化資源要素保障。
 
  硅能源產業的重大項目優先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對新增建設用地、環保、能耗等指標由省統籌保障。鼓勵制造業發展較好的地級以上市政府將省獎勵安排的用地指標優先用于硅能源重大項目引進建設。開通“綠色通道”辦理環評、節能審查,加快硅能源項目用地、環評、節能、用林審批,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鼓勵各地市優化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分配機制,將總量優先向硅能源重大項目傾斜。
 
  (五)支持開展國內國際交流合作。
 
  利用港口、中歐班列等貿易通道,暢通產品物流擴大出口,打造國家級硅能源產品進出口物流中心。加大與新疆等西北光資源豐富地區的合作,積極參與國家在西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光伏基地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硅能源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主動拓展國際國內市場,推動硅能源產業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支持舉辦硅能源產業大會(高峰論壇)等活動,搭建行業前沿技術成果展示和產業合作交流平臺。
 
  (六)加強行業規范和安全管理。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相關規劃,規范有序組織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嚴格落實監測預警要求,以電網消納能力為依據合理安排新增核準(備案)項目規模。支持企業積極申報《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質降本,強化全流程安全管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推動我省硅能源產業健康、有序、規范發展。

       原標題:關于印發廣東省硅能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的通知
我要評論
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

    不想錯過行業資訊?

    訂閱 環保在線APP

    一鍵篩選來訂閱

    信息更豐富

    推薦產品/PRODUCT 更多
    環保商城:

    氣浮機曝氣機COD測定儀TOC分析儀污水提升器帶式壓濾機格柵除污機污泥泵潛水攪拌機污泥濃縮機污泥攪拌機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高壓清洗機油煙凈化器板框壓濾機無軸螺旋輸送機氣體分析儀煙塵檢測儀油霧凈化器超聲波清洗機泳池水處理設備

    我要投稿
    • 投稿請發送郵件至:(郵件標題請備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聯系電話0571-87759680
    環保行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環保在線APP

    功能豐富 實時交流

    環保在線小程序

    訂閱獲取更多服務

    微信公眾號

    關注我們

    抖音

    環保在線網

    抖音號:hbzhan

    打開抖音 搜索頁掃一掃

    視頻號

    環保在線

    公眾號:環保在線

    打開微信掃碼關注視頻號

    快手

    環保在線

    快手ID:2537047074

    打開快手 掃一掃關注
    意見反饋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氏县| 宁化县| 长汀县| 临邑县| 岳阳市| 杭锦旗| 阜宁县| 连州市| 安西县| 黔江区| 偃师市| 七台河市| 禹州市| 灵台县| 武威市| 乌拉特后旗| 广河县| 永和县| 合水县| 宜州市| 颍上县| 金湖县| 恭城| 伊川县| 枣庄市| 合山市| 化州市| 麻阳| 客服| 营口市| 潞城市| 谷城县| 凌海市| 库车县| 四川省| 民权县| 沐川县| 屯门区| 揭西县| 瓮安县| 老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