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作為清潔能源,對保障能源安全和減排固碳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也提出“穩步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開發”,圍繞生物質發電、清潔供暖、生物天然氣等開發利用作出重要部署。
生物質能可轉化成固態、液態、氣態等多種形式,如生物質發電、生物天然氣、非糧生物質液體燃料等,廣泛應用于電力、熱力、交通、農業等領域。
其中,農作物秸稈是生物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世界上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秸稈產量約8億噸。秸稈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數據顯示,2噸秸稈能源化利用熱值可替代1噸標準煤。

據了解,目前秸稈能源化利用技術主要包括:秸稈沼氣技術、秸稈成型燃料技術、秸稈氣化集中供氣技術、秸稈熱解炭化技術、秸稈直燃發電技術等。
秸稈氣化集中供氣技術是我國農村能源建設推出的一項新技術。它是以農村豐富的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經過熱解和還原反應后生成可燃性氣體,又稱作秸稈燃氣,通過輸配管網送到農戶家中,供炊事、采暖燃用。秸稈燃氣生產技術原理是,作物秸稈中的碳元素質量分數約為40%,其次為氫、氮、氧、鎂、硅、磷、鉀、鈣等元素。秸稈的有機成分以纖維素,半纖維素為主,質量分數為50%。這些生物質原料,在缺氧條件下加熱,使之發生復雜的熱化學反應的能量轉化過程。此過程實質是植質中的碳、氫、氧等元素的原子,在反應條件下按照化學鍵的成鍵原理,變成一氧化碳、甲烷、氫氣等,可燃性氣體的分子。
近些年,相關部門積極推廣秸稈固化成型燃料、打捆直燃、沼氣/生物天然氣、熱解氣化等技術,將秸稈轉化為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北方地區秸稈打捆直燃集中供暖試點251處,年供暖面積1100多萬平方米,為農村社區、鄉鎮機關和學校等提供了清潔能源。建設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站2360處,年產量1250萬噸,解決了秸稈熱解氣化技術燃氣熱值低、焦油脫除難等問題,燃氣熱值從1000多大卡提升到4000多大卡。在全國推廣節能爐具3000萬臺,爐具熱效率能夠達到80%。當前,全國秸稈能源化年利用量5700萬噸,相當于替代2850萬噸標準煤,可減排二氧化碳7100萬噸,減排貢獻很大。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