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湖市始終將秸稈禁燒禁拋和綜合利用作為防治大氣污染、推進環境整治、加快“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圍繞高水平美麗平湖建設,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為主線,以增強秸稈離田利用能力為手段,“五化”推進該市秸稈綜合利用。平湖市秸稈綜合利用率97.4%,列嘉興第一;秸稈離田利用率43.3%,列全省第一。自2015年秸稈禁燒以來,按照每1萬噸秸稈焚燒產生氮氧化物10噸計算,年均可減排氮氧化物減排150噸左右。
一、要素統籌化、提升推進效能
成立由平湖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的秸稈“雙禁”和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優化要素配置,明確將秸稈“雙禁”和綜合利用工作資金列入市、鎮街道財政預算。編制全省首個《農作物秸稈全量化利用規劃》和《平湖市秸稈全量化利用規劃(2019-2025年)》,建立秸稈資源臺賬制度,開展平湖市2019年秸稈全量化利用試點縣項目建設,促進秸稈全量化利用全程加速。
二、作業機械化、提升收集效能
平湖市土地流轉率達78%,實現水稻、大小麥的規模化種植,提高機械化收集效率,推動秸稈收集的標準化發展。平湖市培育了平湖億家農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和平湖志誠糧油專業合作社,專業從事秸稈機械化捆扎服務,服務范圍覆蓋全域,兩家合作社共擁有拖拉機38臺、打包機30臺、夾包機5臺、摟草機6臺、裝載機2臺,場地秸稈堆高機1臺,自卸貨車1輛。年均捆扎面積達13萬畝。
三、利用多元化、提升循環效能
以推進農作物秸稈五化利用為核心,逐步建立“麥秸稈全量還田”“秸稈發酵種植蘑菇”“壓制生物質燃料”“草繩編制”為主的技術集成體系。利用水稻、蘑菇、蘆筍三大主導農業產業,打造“稻-菇-筍”生態循環產業鏈,為平湖市秸稈綜合利用奠定穩固基石。依托糧食烘干中心,將秸稈和谷糠、木屑混合制成生物質燃料,為糧食烘干供熱,實現了從糧食生產到烘干的秸稈循環利用。此外,秸稈利用還向“秸稈制纖維”、“秸稈制生態護坡材料”等方向拓展,打破秸稈農業化利用局限。
四、收儲體系化、提升轉運效能
強化秸稈收集主體培育,壯大秸稈收集隊伍,依托平湖億家農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和平湖志誠糧油專業合作社,全域開展秸稈機械化收集,提高秸稈收集效率。根據各鎮街道區域水稻播種面積0.02%比例,足額配套秸稈收儲中心。印發《平湖市農作物秸稈、農村廢棄物臨時堆放點管理指導意見》,對該市68個秸稈臨時堆放點加強維護管理。
五、管理制度化、提升監管效能
建立“部門和鎮(街道)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戶承諾”制度,逐級落實包干責任,一級抓一級,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域覆蓋、上下聯動”的秸稈“雙禁”網格化管理體系。堅持人防與技防同步發力,一方面,在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加強巡查督查力度,并設立市秸稈禁燒舉報電話,發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監督;另一方面,利用“城鄉天眼”技術,對農田環境全天候、全方位監控,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并處理田間秸稈焚燒現象。
原標題:嘉興平湖市“五化”模式推進秸稈高質量綜合利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