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固廢網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環保市場共發生67起收并購事件,總交易規模近40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一輪聲勢浩大的“并購熱”當中,有更多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選擇了換道新能源,依靠自身優勢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儲能等領域,以尋找新的業務增長極。
今年1月,固廢綜合處置領域頭部企業旺能環境通過子公司收購了立鑫新材料60%的股權,后者的業務與鋰電池密切相關,專門從事以鈷酸鋰電池廢料、三元鋰離子電池廢料為原料生產鎳、鈷等電電池級、化工級用料的工作。當然,這一舉也能看作是旺能環境在打通新能源汽車整車回收的上下游渠道。
7月份,綜合型環境治理企業中環環保還公布了一則“跨國”收購的公告,擬出資1200萬美元(約合8100萬人民幣)收購美國Proof Enerqy公司22.16%的股權。據了解,該美國公司主要進行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研發與商業化,目標是開發出能量密度更大、續航能力更強、適應性更強的動力電池。
以建材、環保、新能源三大板塊為主業的金圓股份,也在3月、6月先后兩次布局新能源,先是花費0.2億收購甌鵬科技,其后收購阿里鋰源未持股49%股份,試圖將新能源作為業務戰略轉型發力點。為更進一步實現業務轉型,將業務重心放置到新能源中,3月以19.04億價格出售青海互助金圓水泥有限公司100%股權,剝離水泥業務。
其實在這之前,業界就已有說法稱環保行業和新能源算得上是“近親”,不少環保企業都掌握著節能降碳相關的技術,比如垃圾焚燒發電,本身就連接著環保與能源。因此,環保企業跨界到新能源領域也會存在天然的優勢,而開展并購則能幫助其快速獲得行業的“入場券”。
比如固廢頭部企業中國天楹,一早將目光轉向了儲能領域。2021年12月,中國天楹以注冊資本20億元成立全資子公司專門負責新能源業務,隨后又在今年與瑞士重力儲能技術開發商簽署了5000萬美元的技術授權協議,并又向該開發商的持股公司投資了5000萬美元。中國天楹表示,公司現階段形成以“環保+新能源”雙引擎驅動戰略,積極向儲能方向發展。
不過,環保企業此番大舉換道新能源也存在風險,一是除了環保外,其他行業的企業也紛紛看好這一賽道,同時新能源領域內的企業還在不斷擴產、擴大布局,想要從中突圍并不容易;二是環保與新能源重疊領域的新需求,比如鋰電池資源化利用,也正受到車企、電池企業的蠶食。
而隨著時間推移,市場競爭還將更加激烈,以致有券商斷言:“在此背景下,只有具備渠道優勢、技術優勢、資金優勢的頭部企業,才能在競爭中以較大的概率贏得一席之地。”同時,這一渠道是否可以打通以及能否在新領域維持住品牌力,對于所有入行的企業來說均是未知數,也要求環保企業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銷售能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