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局勢不穩定帶來了市場的波動,國內經濟正迎來疫情之后的企穩回升。能源需求轉向讓傳統煉廠“減油增化”的呼聲愈發強烈;大煉化項目產能逐漸釋放,C3、C4下游多元化發展需求迫切;“雙碳”目標任務緊迫,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在新的產業格局下,怎樣快速搶抓機遇,獲取新競爭優勢,實現產業高質量增長?7月26日,在常州開幕的 “2022中國國際石化及下游產業技術大會”全體大會上,與會專家就石化及下游的產業及技術趨勢發表了洞見。
輕烴行業需關注三大問題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黨委副書記 劉長城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黨委副書記劉長城在致辭中表示,雖然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煉化大國,多種煉化產品產能居于世界前列,國際競爭力有所提升。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目前,輕烴、芳烴等煉化及下游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高端產品和關鍵技術仍受制于人;大型煉化產能集中釋放引發行業過剩危機;老煉廠規模小、生產效率低、能耗高,競爭力偏弱;輕烴資源實現高值化利用技術挑戰重重。
不過,在“雙碳”相關及其他政策的趨動下,一些煉化下游產品正面臨千載難逢的機會。例如,近兩年大火的PBAT原料BDO就是碳四下游產品;新能源車的需求增長帶動DMC行業的發展;光伏行業的發展引領EVA價格不斷創出新高。可以說,煉化行業機遇與挑戰同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傅向升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表示,當前受多重因素的影響,石化行業下行壓力較大,但前5月實現了開門紅,增添了實現“穩中求進”總目標的信心。不過行業經濟運行仍面臨疫情反彈、價格大幅波動以及國際地區沖突等挑戰。
傅向升談及了對輕烴產業鏈及創新的思考:
1.以輕烴為原料制烯烴是當今烯烴原料輕質化的一大趨勢
以輕烴為原料制取烯烴,工藝流程短、投資省、產品純度高,生產成本最低。因此,近幾年乙烷裂解制乙烯和丙烷脫氫制丙烯加速了產業化、大型化發展。目前國內已建成投產20余套丙烷脫氫制丙烯裝置,已投產4套乙烷裂解制乙烯裝置。另外,原油直接制化學品新工藝也受到關注。
2.國內尚需加大技術創新和工程化力度
烯烴在進一步做聚烯烴或其他化學品時,很多套后續的聚烯烴技術和工藝都是采用跨國公司的技術或工藝包,尤其是生產高端聚烯烴更依賴于跨國公司的技術或工藝包。這一問題亟需重視。
3.原料供應的安全性保障應當重視
烯烴原料輕質化所需原料乙烷,只有美國有余量出口可供應。丙烷脫氫制丙烯所需的丙烷,美國、海灣地區也可供應,存在國際市場或供應方價格高低的制約。丙烷脫氫制丙烯生產裝置我國已投產丙烷脫氫制丙烯裝置20余套,已形成產能約占我國丙烯總產能的20%。預計到明年我國丙烷脫氫制丙烯的總產能將超過2000萬噸/年,丙烷的供應緊張局面將會進一步加劇。
新型催化劑實現聚合過程的分子剪裁
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孫文華
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孫文華表示,聚烯烴樹脂生產技術的優劣是衡量一個國家石化發展水平的標志,其核心卻是催化劑與工藝水平。能否打破國外壟斷,實現自主催化劑研發和產業化成為我國科學家和企業家新歷史時期的責任。Ziegler-Natta催化劑是我國普遍研究和使用的催化劑體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與石油科學研究院和北京化工研究院是國內最早開展研究的單位,在聯合研究基礎上各自遼寧營口向陽化工廠,燕化高新和奧達科技公司生產催化劑。都是在三井催化劑基礎上,首先完成聚丙烯催化劑,又延伸到聚乙烯。
孫文華指出,現有聚乙烯與期待中的聚乙烯性能存在差距:
現有聚乙烯
• 高分子的屬性:分布差異
• 聚合里的缺陷:結構差異
• 催化劑與工藝:持續改良
• 高性能聚烯烴:依賴進口
期待中聚乙烯
• 高分子的屬性:分布可控
• 聚合里的缺陷:結構剪裁
• 催化劑與工藝:跨越發展
• 高性能聚烯烴:功能可控
孫文華認為,聚乙烯性能的提升切入點是分子層次設計合成催化劑,并實現聚合過程的分子剪裁。
孫文華團隊多年來對后過渡金屬催化進行研究,真正實現了乙烯催化過程中微結構控制與所得聚乙烯的分子剪裁。其中,鐵鈷催化乙烯聚合獲得高度線性聚乙烯,鎳催化乙烯聚合獲得高度枝化聚乙烯(聚乙烯彈性體)。
新一輪周期中發掘新材料領域機遇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咨詢CEO 黃音國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咨詢CEO黃音國分析了國產替代浪潮下,中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機遇。黃音國指出,2025—2030 周期將呈現新一輪大宗材料去產能;新的新材料及精細化工龍頭企業涌現;中國企業全球化競爭(出口加劇);科技及綠色發展成為全行業發展主旋律。當前,產業鏈加速縱向一體化發展,民營大煉化崛起,在規模效應和化工品收率方面高舉高打,投產之后的優勢已驗證。然而在以PX 為代表的大宗化學品將出現產能過剩。企業研發投入將持續增加,高性能材料、改性復合材料、新能源及碳產業在未來10~20年為核心競爭力。2022—2030 年中國化工行業發展挑戰和機遇并存,而創新將是全球包括中國化工企業在這輪周期必須面對的最為重要的轉變。黃音國分享了建筑、汽車、電子與通訊、新能源、健康及航空航天這6大化工主要終端應用領域中化工新材料的機遇。
常州瑞華化工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志剛
有機物的氣相氧化是一類重要的反應,用于生產順酐、苯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環氧乙烷、醋酸乙烯等重要石化產品。反應器大型化對于提高生產的規模、降低能耗物耗、順應綠色低碳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常州瑞華化工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志剛介紹了大型列管式氧化反應器的設計、制造,提出了大型列管式固定床反應器的放大設計要點和方法,并介紹了其工業應用的效果。
原標題:新產業格局下,石化及下游應從這些方面發掘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