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一直是我們中國的形容詞之一,土地一直是中華兒女賴以生存的重要載體,在幾千年的歲月變遷中,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給予了中華兒女生存繁衍的空間場所,人們在上面建造房屋、收獲糧食……土壤作為土地上的主要物質,關乎生態環境,更關乎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肚子。因此,開展土壤普查就變得十分重要。
1月29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工作通知,通知指出,要確保高質量完成土壤普查任務,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可靠支撐。
重慶市人民政府積極響應號召,于4月11日印發《關于做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通知》。
《通知》明確將全域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的土壤作為普查對象,并重點調查與食物生產相關的林地、草地,同時展開對已經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的專項調查。《通知》還規定,此次普查內容包括了土壤性狀、類型、立地條件、利用狀況等。
《通知》要求,“土壤三普”工作要確保在“十四五”期間全部完成,工作進度共分為三個階段:2022年啟動普查,并在江津區和南川區開展試點;2023—2024年全面開展普查,外業采樣于2024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2025年進行成果匯總、驗收總結。
《通知》還指出,各部門單位要在組織領導、經費方面為此次土壤普查提供充分保障,形成高質量土壤普查成果,包括全市及各區縣要形成土壤普查報告和土壤利用適宜性評價報告等,完成土壤圖、土壤養分圖、土壤質量分布圖、酸化土壤分布圖、特色農產品產區土壤專題調查圖以及高標準農田土壤專題調查圖等。《通知》要求,全市要建成土壤普查數據庫與樣品庫,各區縣可結合實際開展有關專題調查,形成本地的普查專項成果,有條件的區縣也可建立土壤樣品庫。
正如,重慶市農業農村委耕地質量處處長楊守正所說,“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嚴守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需摸清耕地數量狀況和質量底數,這就有必要開展全國土壤普查。”此次重慶市“土壤三普”工作的展開,將對重慶的土壤結構和質量等情況形成充分的了解,對于這座“山城”因地制宜促進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原標題: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 重慶在行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