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東省能源局公布“八個行動方案”。其中,《山東省海上光伏建設工程行動方案》指出,將打造“環渤海、沿黃河”雙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總裝機規模達4200萬千瓦(即42GW)。這是2022年以來,繼浙江、福建、河北等之后又一省份在海上光伏進行布局與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在“雙碳”目標刺激下,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光伏的應用場景正不斷朝著多樣化拓展。于是,在土地資源及開發空間有限的中東部地區,海上光伏、海上風電等形式就成為新能源裝機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估算,我國1.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理論上可安裝海上光伏的面積約71萬平方公里,預計可安裝海上光伏裝機規模超70GW。不過,與巨大的開發潛力相比,目前我國海上光伏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截至今年5月,確權的海上項目僅為28個,產業鏈及市場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與此同時,從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項目可知,規?;暮I瞎夥娬疽匝睾┩抗潭ㄊ綖橹鳎性诮0哆叄问礁咏R姷墓夥惭b模式,與真正要實現的海域上光伏項目差別較大。而理想中的海域漂浮式項目還在實驗和探索當中,尚未出現可復制推廣的案例。
今年3月,科技部發布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技術”重點專項》中,將“近海漂浮式光伏發電關鍵技術及核心部件”列入了重點研發計劃,擬定考核指標,要求正常運行適用海況:浪高不大于2.5米,流速不大于1米每秒,水深不大于25米。
考慮到成本,固定樁基式項目隨著離岸后水深加深,樁長勢必會迅速增加,將帶來不小的施工難度和建造成本,而且后期的運維工作也較難開展。因此,長遠來看,固定式裝機海上光伏應用范圍有限,如果要大面積進行推廣,漂浮式自然是更好的選擇。
另外,為推動光伏走向“深藍”,山東省還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和保障措施,擬對“十四五”漂浮式海上光伏項目,分別按照每千瓦1000元、800元、600元、4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補貼規模分別不超過10萬千瓦、20萬千瓦、30萬千瓦、40萬千瓦。
未來,隨著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漂浮式海上光伏還將進一步從近海拓展到深遠海,勢必會打開更為廣闊的增長空間。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