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重點戰略方向。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起決定作用的宏大且深刻的時代命題。
由此,借助科技力量開展的執法模式無疑成為了促進節能減碳、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執法實踐。安徽省池州市生態環境執法部門積極探索“非現場”執法方式,充分運用無人機航拍、移動執法app、污染源自動監控、大數據平臺等科技執法手段,形成“近端+遠端”“空中+陸地”“白天+夜間”綜合立體執法監管體系,精準打擊環境違法問題,震懾環境違法行為,實現了傳統執法方式向科技化、智慧化、數字化生態環境執法新模式轉變,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保障。
“點”上全力推進“在線監測+終端視頻”建設。
全面推進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安裝、聯網和運維監管“三個全覆蓋”。一是在精準安裝上著力。池州市將符合自動監控設備安裝條件的污染源全部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全市119家涉水、涉氣重點企業全部按時限安裝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并與省市生態環境部門的自動監控平臺聯網,6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建設了中控系統,分別在排污口、自動監測站房以及治污設施等處安裝了447處攝像頭。二是在精準服務上用力。著重開展污染源自動監控執法技能培訓。2021年以來,先后舉辦污染源自動監控培訓8次,召開工作會議2次、業務交流會1次,實戰教學5次,截至目前全市重點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傳輸有效率為99.34%,傳輸有效率位居全省前列。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在生態環境執法中充分發揮了的“哨兵”作用,成為生態環境部門日常監管的“千里眼”。三是在精準監督上發力。積極提高對自動監測數據超標報警企業及時開展核查的能力,對自動監控設施安裝、運行不規范、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截至目前,處罰自動監測數據超標企業2家,涉及罰款金額30萬元,處罰自動監控設備不正常運行企業4家,涉及罰款金額18.92萬元,處罰自動監控設備未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企業1家,涉及罰款金額2萬元。
“片”上合力推進“無人機+紅外成像”巡查。
切實將無人機、紅外成像等新技術融入日常執法活動,標定環境執法監管體系新維度。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綠色實力”。市縣生態環境保護執法隊伍全面配備無人機,利用無人機機動性好、巡查范圍廣優點,分區域、分行業開展常態化無人機晝夜監測飛行。非金屬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執法檢查中,對礦區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進行實時監控,快速掌握礦山污染的范圍、類型及程度。利用無人機巡航對長江(池州段)干支流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排查,為人工巡查難以靠近點位排查、疑似排污口拍攝取證提供極大助力。
二是堅實基礎奠定,增加生態環境保護“綠色動力”。為提高執法人員無人機操作水平,池州市分期舉辦無人駕駛航空系統操作技能培訓,全市21名執法人員參加培訓并順利取得無人駕駛航空系統操作證。2022年以來,累計出動無人機70余架次,檢查各類重點點位600余次,形成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強大的飛行檢查能力和水平,有效縮短了執法巡查時間,切實提高發現問題精準度。
三是堅定開放思維,增添生態環境保護“綠色活力”。在生態環境執法工作中逐步加大紅外熱成像儀、紅外攝像機、紅外無人機、紅外報警裝置等紅外高科技儀器裝備的投入和應用,利用熱輻射原理,提供溫度測量和熱狀態分析。 2021年以來,紅外熱技術被引入石灰石加工行業的執法檢查,不但克服了夜查時光線不足、路線不清、產況不明等問題,也為精準鎖定大氣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夜間治污設施停運等問題線索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有效提升了執法人員的執法效能和辦案質量,取得了良好的執法成效。
“面”上強力推進“網格監控+移動執法”覆蓋。
采用信息化手段全面開展“網格化”監管。一是著力推進走行監測技術應用。走航監測技術監測范圍廣泛、數據分析快捷準確,池州市積極對市經開區、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東至經開區等重點區域工業區及其周邊大氣污染物定期開展走航監測。通過走航監測篩選出的異常點位,實現有效預警、科學溯源、精準執法、根本上遏制企業偷排、漏排及超標排放行為。二是著力強化秸稈禁燒平臺運行。采用紅外熱成像和可見光煙霧識別技術,建設全市秸稈禁燒視頻監控系統,135處前端熱成像高清雙目攝像機精確定位火點位置,基本實現全市秸稈焚燒線上監管全覆蓋。
今年以來,2022年以來全市秸稈禁燒監管平臺預警上報火點308個,市級下發秸稈禁燒通報6期,壓實地方政府秸稈禁燒主體責任。三是著力推動排口可視平臺建設。積極推進“池州市入河排污口可視化監管系統”項目建設,完成150個視頻監控點位和5個微型水質監測站的安裝調試工作,將全市前期排查出的入河排污口錄入可視化系統,構建起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態勢總覽。打通不同渠道水質監測監控數據信息壁壘,實現水質數據互聯共享,構建了全市入河排污口管理的全過程、線上化、信息化立體監管網絡。四是著力提升環境移動執法成效。
近年來,全市先后投入200余萬元構建完善環境移動執法系統,分階段推進市、縣全覆蓋。執法人員可通過“生態環境移動執法APP”對企業名稱、地理坐標、基本信息、檢查情況等進行現場記錄,并及時上傳筆錄、照片,完成雙隨機執法、專項執法、信訪案件調查處理等各項執法任務,實現全過程“掌上執法”。全市環境移動執法系統使用率和執法人員活躍率長期保持100%,做到了規范執法、陽光執法、高效執法。2022年5月,市本級人均上報執法記錄6.6條,均全省地級市第2名。
原標題:池州市構建“立體式”環境執法監管體系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