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202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1年計劃的8項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空氣質量達標率增加,優良水質斷面比例上升,土壤環境總體保持穩定……
與此同時,各省級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也陸續發布,環保在線初步統計如下↓

截至2022年6月6日,已有19省發布2021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本篇聚焦江蘇、廣東、江西、河北等在內的10省去年的生態環境狀況,并從大氣、水、土壤等多個主要的環境內容出發進行逐個梳理:
江蘇
《2021年度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已于5月9日發布。去年全省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 82.4%,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13 市優良天數比率介于 76.4%~88.2%之間;納入“十四五”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的 210 個斷面中, 年均水質達到或好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 Ⅲ類標準的斷面比例為 87.1%,無劣于Ⅴ類斷面;去年對“十四五”國家土壤監測網基礎點中的 165 個太湖流域點位開展了土壤環境質量監測。165 個監測點位中, 157 個污染物含量未超過《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 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2018)風險篩選值,占比 95.2%。
廣東
5月10日,《2021年廣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正式發布。2021年,廣東省大氣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六項主要污染物指標連續七年全面達標。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AQI達標率)在85.5%~99.5%之間,全省AQI達標率為94.3%,15市達標天數比例高于92.5%。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對78個在用集中式供水飲用水水源水質開展了監測,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及《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評價,水源達標率為100%,汕頭、韶關、河源、惠州、汕尾、肇慶、潮州和云浮8市水質達到全優。危廢利用處置能力145.8萬噸/年,413個重點監管單位完成土壤污染隱患排查。
江西
5月30日,《2021年江西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向社會公開。文件顯示,去年全省地表水水質優,與上年相比,水質保持穩定;全省設區城市優良(達標)天數比例均值為96.1%,與上年相比上升1.4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臭氧與可吸入顆粒物;開展了6個土壤基礎點、407個土壤風險監控點的樣品采集工作等,結果顯示基礎點土壤環境狀況總體較好,風險監控點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
河北
5月31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2021年河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21年全省設區市環境空氣中PM2.5年平均濃度較2020年下降15.3%,優良天數比2020年增加15天,優良天數比例73.8%;水環境監測結果顯示國控斷面優良比例較前一年上升5.6%,V類水質斷面降低4.4%;去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為57.35,比2020年增長1.66。
貴州
5月31日,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并正式發布《2021年貴州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1年貴州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穩定。貴州省地表水水質總體為“優”,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7.7%。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為“優”,9個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9個中心城市AQI(空氣質量指數)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8.4%,9個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累計完成重金屬歷史遺留廢渣治理5262萬噸,廢渣治理率達90%,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等。
福建
5月31日,《2021年福建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迎發布。大氣環境質量方面,全省68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其中9設區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99.2%;水環境質量方面,全省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水平。主要流域Ⅰ~Ⅲ類水質比例97.3%。縣級以上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19個淡水湖泊水庫中,Ⅰ~Ⅲ類水質湖庫占94.7%;聲環境質量方面,城市聲環境質量穩中有升,區域環境噪聲、道路交通噪聲影響有所下降。
吉林
吉林省生態環境廳編制的《吉林省2021年度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1年我省生態環境重點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去年全省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在89.9%-98.1%之間,全省平均為94.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5個百分點,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全省111個國控地表水斷面考核評價I-III類優良水體比例為76.6%(85個),優于國家考核目標2.3個百分點,劣V類水體比例為2.7%,低于國家考核目標4.5個百分點。吉林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值)為68.62,生態環境狀況穩定在良好級別。
安徽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于6月1日發布2021年《安徽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表明,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PM10年均濃度為6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全省地表水總體水質狀況為良好,監測的146條河流、41個湖泊水庫共321個地表水國、省控監測斷面(點位)中,Ⅰ類至Ⅲ類水質斷面(點位)占77.3%,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此外,安徽全省危廢年綜合利用能力達458萬噸,集中處理能力約134萬噸,能滿足實際需求。
海南
同日,海南發布《2021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告顯示,去年一年地方大氣環境質量專項督導成效明顯,共檢查發現問題污染源1627個,形成專項督導問題清單,緊盯市縣舉一反三落實整改。2021年全省城鎮內河(湖)水質達標率達到94.2%,同比上升7.2個百分點;優良水體比例達到44.2%,同比上升10.2個百分點,整體水質達到治理以來最好水平。2021年,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首次在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入海口開展3個斷面的海洋漂浮微塑料監測等。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平均80.41,等級為優。
青海
6月1日,《2021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全省地表水水質整體優良,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穩定,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5.6%,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生態環境狀況總體保持穩定,主要污染物總量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減排目標任務。年內未發生突發環境事件。與上年相比生態環境狀況指數變化幅度在-0.43-2.63間。
可以看到,去年各省生態環境保護中花了大力氣,“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局良好。2022年,接著看各省污染防治的新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