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漢中市生態環境局召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漢中日報、漢中廣播電視臺、三秦都市報、華商報、新浪網、鳳凰網、西部網、陜西網等新聞媒體以及市生態環境局各內設機構、局屬各單位負責人參會。
漢中市環境宣傳教育信息中心副主任田蘭華主持發布會,漢中市生態環境局法規科科長韓波介紹工作開展情況。
“三線一單”是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劃定“三線一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新時代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重要舉措。
漢中市政府將“三線一單”工作納入全市年度重點任務,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安排部署,各縣區、市級部門各司其職、協同推進。2021年11月7日,市政府印發《漢中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標志著漢中市“三線一單”成果正式發布實施。
一是及時安排,高效完成。印發《漢中市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工作方案》,制定了《技術方案》,在全省第一批通過專家評審。漢中市“三線一單”研究報告通過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專家評審,報告編制質量受到充分肯定。
二是加強協調,保障有力。漢中市成立了“三線一單”協調小組辦公室,先后收集基礎數據380余份,召開推進會3次,廣泛征求意見建議287條。協調市財政劃撥專項經費300多萬元。
三是科學編制,突出特色。漢中市“三線一單”成果既遵循編制規范、技術要求,又與漢中市“綠色循環、漢風古韻”的戰略定位和加快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發展目標緊密結合,既突出重點,又凸顯特色。
漢中市“三線一單”成果主要內容
按照銜接整合、保護優先、便于管理的原則和“守底線、優格局、提質量、保安全”的總體思路,漢中市結合“十四五”相關規劃,明確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全市共劃定優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三類環境管控單元162個,對管控單元實施差異化環境準入。
優先保護單元109個,占全市國土面積的49.39%,主要包括各類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空氣一類功能區等。以生態優先為原則,突出空間布局約束,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規模、高強度工業開發和城鎮建設活動,開展生態功能受損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活動,確保重要生態環境功能不降低。
重點管控單元44個,占全市國土面積的6.68%,主要包括城鎮規劃區、產業園區和開發強度大、污染物排放強度高的區域等。突出優化空間布局,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一般管控單元9個,占全市國土面積比例的43.93%,包括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之外的其他區域,主要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基本要求。
“三線一單”的重要作用
“三線一單”的重要作用可以歸納為“四本書”:
發展參考書
通過將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要求落實到具體的環境管控單元,把發展活動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載的限度內,以嚴格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實現發展與保護的協同共進,避免粗放式發展。
管理工具書
將資源環境底線和標準,落到管控單元里、固化在圖上,明確了環境資源基線。同時融合了現有的生態紅線管控要求、環境要素目標要求、資源利用約束條件,系統集成發改、自然資源、林業、水利等環境管理部門和大氣、水、土壤、生態以及碳排放等要素的現行政策要求,為各級政府部門生態環境監管提供政策工具。
投資指南書
明確區域生態環境單元管控和準入要求,為企業落項目、去產能、搬遷入園等提供系統政策指引,明確了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的限制和禁止要求,避免前期投資決策風險。
社會服務書
全省“三線一單”成果應用數據平臺建成后將向全社會公開,為公眾參與環境管理、表達環境訴求、咨詢環境準入提供良好服務,實現“三線一單”成果全社會共享共用。
原標題:漢中市生態環境局召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