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以創建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為目標,聚焦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匯森林、金銀森林、活力森林“五大森林”行動任務,形成一套具有六安特色的林業改革推進和保障體系,讓綠水青山的底色更亮、金山銀山的成色更足。
壓實“管綠”責任。新增4個重點生態功能區市級林長,全市現有林長5105名,其中市級林長21名、縣級林長224名、鄉級林長1269名、村級林長3591名。健全“一心一廊、一谷一帶、一嶺一庫”六大林長制改革特色功能區和市級區域性林長體系以及“總林長令”“提示單”“警示函”等制度,完善林長制“正負面清單”、自然保護地“負面清單”,常態化開展林長制改革綜合督察。
擴大“增綠”范圍。組織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強化零星造林,實施淮河、江淮運河生態廊道建設等工程。創新開展“留住鄉情、美麗鄉村”“云端植樹”等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免費提供櫻桃、山核桃、桃樹等優質經果林苗木60余萬株,有效改善樹種結構,實現林業增綠增效。截至目前,已建成綠化美化示范村50余個,新創建省級森林城鎮8個、省級森林村莊105個;2021年度完成人工造林4.43萬畝、封山育林3.4萬畝、退化林修復22.69萬畝、森林撫育176.92萬畝,營造林總面積居全省第一。
筑牢“護綠”屏障。組織開展國有林場和自然保護地松材線蟲病除治“百日突擊戰”,2021年度全市松材線蟲病病死松樹數量同比下降41.2%,實現3個疫點鄉鎮無疫情。嚴格落實森林防火“四化”管理和火情公開公示制度,建立森林草原防滅火協同工作機制,防火碼推廣地域覆蓋率、場景應用率、卡口啟用率等三項指標率先達100%,全市連續三年未發生較大以上森林火災。著力完善“林長+警長”“林長+檢察長”等工作機制,創新建立林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聯合辦理制度,開展森林督查、打擊毀林、“清風行動”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等違法犯罪行為,2021年全市立案查處各類涉林案件401起。
提升“用綠”水平。推動木本油料、木竹加工、林下經濟等林業特色產業集群化、組織化發展,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新興產業,打造林業知名品牌、森林旅游品牌,建成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2個、國家森林康養基地2個。積極參加上?;ú?、合肥苗交會、義烏森博會等宣傳推介活動,提高本土林企、林特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建立市級財政林業項目庫,爭取中央及省級財政資金2.6億元,配套林業改革發展資金2253萬元,支持建設林長制改革示范區項目50個,創建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2處,成功申報省級龍頭企業84家,新增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處。2021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658.41億元,居全省第二。
增強“活綠”質效。率先制定《六安市自然保護地內建設項目負面清單》,與國家林草局華東院合作開展自然保護地衛片監測判讀,建立全省首個主動自我監測工作機制。探索“樹果同保”林業特色保險服務,簽訂全省首筆油茶“植株+果實”保險單,為3.5萬余畝油茶基地提供風險保障1.13億元。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開展集體林權調查登記發證,現已完成霍山縣但家廟鎮1200余戶、2.37萬余畝戶界調查。持續加強森林碳匯基礎數據統計研究,組織開展森林草濕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和森林碳匯資源本底調查,在舒城縣萬佛山國有林場探索實施林業碳匯項目。
原標題:六安市做好“五綠文章”擦亮發展“綠名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