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委關于印發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水利部關于印發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
工信部聯節〔2021〕2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委、局)、生態環境廳(局)、住房城鄉建設廳(建設局、建委)、水利廳、水務廳(局),各有關單位:
現將《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水利部
2021年12月24日
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決策部署,推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提升工業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根據《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13 號),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以主要用水行業為重點,以試點示范為引領,以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為抓手,分類統籌推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促進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目標。到 2025 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 94%左右,鋼鐵、石化化工、有色等行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進一步提升,紡織、造紙、食品等行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較 2020 年提升 5 個百分點以上,工業用市政再生水量大幅提高,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 2020 年下降 16%,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業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新格局。

二、重點任務
(一)聚焦重點行業,實施廢水循環利用提升行動。聚焦廢水排放量大、改造條件相對成熟、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造紙、紡織、食品等行業,穩步推進廢水循環利用技術改造升級。編制典型行業廢水循環利用路線圖,綜合施策、分業推進,提升用水重復利用率,降低廢水排放量。(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堅持創新驅動,攻關一批關鍵核心裝備技術工藝。部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十四五”產業科技創新發展規劃以及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支持企業、研究機構突破一批工業高性能膜及組件、綠色水處理藥、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材料及工藝技術。選擇有代表性的園區開展技術綜合集成與示范,研發集成低成本、高性能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裝備技術工藝,打造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工程與服務、管理、政策等協同發力的示范樣板。(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分類推廣,分業分區提升先進適用裝備技術工藝應用水平。組織各地及行業協會、中央企業遴選、發布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以及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制定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推廣方案和供需對接指南,圍繞京津冀、黃河流域、長江經濟帶等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聚焦重點用水行業,大力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廢水循環利用技術裝備。鼓勵各地方、各行業探索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推廣新機制,大力推廣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到 2025 年,推廣 100 項先進適用的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裝備。(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生態環境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突出標準引領,推進重點行業水效對標達標。依托重點用水行業標準技術委員會,進一步加強節水標準化工作組建設,加快制修訂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管理、評價等標準。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健全廢水循環利用評價指標,引導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對標改造。鼓勵各地區結合實際依法制定更嚴格地方標準。組織各地及行業協會、中央企業加強相關標準宣貫,遴選一批廢水循環利用效果顯著、水效指標先進的企業,發布領跑者名單和先進用水指標,編制典型案例,引導企業水效對標達標,提升用水效率。到 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 94%左右。(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示范帶動,打造廢水循環利用典型標桿。圍繞重點用水行業,組織各地及行業協會、中央企業優先選擇水效領跑者企業、綠色工廠、綠色園區、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遴選、發布一批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示范企業和園區。推動企業、園區根據內部廢水水質特點,圍繞過程循環和末端回用,實施廢水循環利用技術改造,完善廢水循環利用裝備和設施,實現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級利用,提升企業水重復利用率。重點圍繞京津冀、黃河流域以及長江經濟帶等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創建一批產城融合廢水高效循環利用創新試點。推動有條件的工業企業、園區與市政再生水生產運營單位合作,完善再生水管網,銜接再生水標準,將處理達標后的再生水回用于生產過程,減少企業新水取用量,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產城融合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新模式。到2025 年,形成 50個可復制、可推廣的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優秀典型經驗和案例。(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服務支撐,培育壯大廢水循環利用專業力量。組織各地、行業協會及中央企業遴選、發布一批廢水處理裝備、工程應用優質企業,培育一批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工藝技術創新等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導重點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組建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產業聯盟,重點面向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通過合同節水管理、委托運行等專業化模式,為重點用水企業廢水循環利用提供信息咨詢、技術改造、設施建設、運營及維護等一體化綜合服務,系統提升企業廢水循環利用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推進綜合施策,提升廢水循環利用管理水平。推動規模以上用水企業加快對已有數字化管控平臺進行升級改造,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智慧管理平臺,形成感知、監測、預警、應急等能力,提升廢水循環利用的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強化行業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全面推行規劃和重大項目布局、新建(改擴建)項目水資源論證,重點用水行業項目具備廢水循環利用條件但未有效利用的,嚴格控制新增取水。(水利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在長江經濟帶開展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推動園區工業廢水應納盡納、集中處理和達標排放。(生態環境部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充分發揮節約用水工作等現有部際協調機制作用,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抓好重點任務落實。地方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大力度鼓勵和支持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結合實際確定本地區工業廢水循環利用重點任務,制定具體實施措施。(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政策支撐,完善激勵機制。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相關項目,鼓勵地方設計多元化財政資金投入保障機制。落實促進工業綠色發展的產融合作專項政策,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引導金融機構為開展廢水循環利用技術改造企業提供擔保、信貸等綠色金融支持。落實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稅收優惠政策,優化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支持推廣應用先進廢水循環利用裝備技術工藝。(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深化宣傳交流,推動國際合作。鼓勵行業協會、科研院所、標準化組織、新聞媒體、產業聯盟等機構,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等活動加強科普,開展技術培訓、知識競賽和現場推廣會等。完善公眾參與機制,統籌發揮輿論監督、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等作用。利用現有雙多邊機制,推進產業合作、標準對接和技術交流等。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組織實施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系統解決方案。(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