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年,也是碳中和元年,注定大風不斷。環境商會在前兩篇文章中已經對今年中央和部委出臺的生態環保相關文件進行了匯編,并摘取重點解讀內容,得到讀者積極反饋。
本篇將繼續政策匯編專題,對今年來發布的省級“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文件進行盤點,供業界參考。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已有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甘肅、北京、上海等16個省市發布規劃,系統部署了未來五年生態環保相關工作。具體如下: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突出系統觀念、目標導向、問題導向3個特點,促進城市環境治理"新進步"。明確2035年的遠景目標為,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更加充足,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成為社會廣泛自覺,碳排放率先達峰后持續下降,碳中和實現明顯進展,天藍、水清、森林環繞的生態城市基本建成。
2025年的主要目標從發展更低碳、空氣更清新、水體更清潔、土壤更安全、生態更宜居5個維度,共設置了16項規劃目標指標,包括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消除劣V類水體,生態環境質量指數穩步提升,以及碳排放強度、優良天數比率、地表水國控斷面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等。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共12章、55節。為確保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可量化、能執行,《規劃》確定了“十四五”生態環境質量、綠色化發展、生態系統質量和環境風險防范四大類21項具體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2項,預期性指標9項。
同時,《規劃》確立了內蒙古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內蒙古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35年,自治區綜合經濟實力和綠色發展水平大幅躍升,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內蒙古基本建成。


《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提出了生態環境質量、生態環境治理、綠色低碳發展等三大類20項指標。到 2025年,上海要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生態服務功能穩定恢復,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初步實現。“十四五”期間,上海PM2.5年均濃度要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率穩定在85%左右,六成以上的主要河流斷面水體水質達到或好于III類,95%以上的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得到安全利用,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穩定在14%左右。

《江蘇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江蘇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美麗江蘇展現新風貌,碳排放強度、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取得穩定改善,環境風險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建成美麗中國示范省份。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提前達峰后持續下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成為常態,基本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建成美麗中國示范省份。


《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明確到2025年浙江基本建成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綠色低碳是‘十四五’發展的關鍵詞。”以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為引領,浙江將把生態環境保護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產業體系、能源體系和綜合交通體系,有效控制重點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圍繞這一發展原則,《規劃》共設置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18項,其中約束性指標7項、預期性指標11項,涵蓋環境質量、污染減排、風險防控、生態保護、低碳發展五大領域。

《江西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江西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十四五”期間,江西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大力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十四五”期間,江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全力踐行“作示范、勇爭先”的目標要求,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努力突出重點攻堅,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山東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山東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了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等4大類23項主要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3項,預期性指標10項。到2025年,實現生態建設走在前列,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其中,2025年年底前,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左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55%。


《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著眼于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美麗湖北建設基本實現的總要求,設置了近期和遠景目標。按照梯次推進、可行可達、貼近人民群眾切身感受的原則,對標美麗湖北建設總目標,明確提出“十四五”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目標要求。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實現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在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方面,不斷提升“水質”,基本消除國控劣V類水質斷面,實現“有河有水、有草有魚、人水和諧”;努力改善“氣質”,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實現“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切實保護“地質”,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總體保持穩定,確保“吃得放心,住的安心”。在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實現“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的生態格局更加穩固。在人居環境質量改善方面,建設美麗城市,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湖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湖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了綠色低碳、環境質量、生態功能、風險防控、污染防治等5大領域30項指標,其中11項為約束性指標。其中,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提升至23%,洞庭湖總磷濃度持續下降,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5.8%,森林覆蓋率不低于59%。
《規劃》展望,至2035年,全省環境質量根本好轉,生態屏障更加牢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基本解決,實現碳達峰推動碳中和,生態強省基本建成,美麗湖南建設目標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基本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圍繞新形勢、新職能、新定位,強調聚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強化結構調整,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均衡發展;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源頭管理、綜合治理和系統治理,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根據《規劃》,在“十四五”時期,廣東大氣環境質量要繼續領跑先行,臭氧濃度力爭進入下降通道,國考斷面劣Ⅴ類水體和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要全面消除。展望2035年,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總體形成,能源利用效率力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廣東基本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基本實現。


《海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海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海南在“十四五”期間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提出“綠色低碳發展、優美生態環境、良好生態系統、環境安全保障”等4大方面26項主要指標,確保海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領先,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規劃》堅持目標導向,以"兩個領先"目標要求,倒排設置目標任務。中央12號文件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生態文明制度更加完善,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的目標。"十四五"要著重對標2035年 "兩個領先"目標,統籌考慮未來三個五年生態環境保護進程,系統謀劃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布局、目標指標和重點任務,制定好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路線圖。


《陜西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陜西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出,到2025年秦嶺、黃河流域等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加快形成,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美麗陜西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規劃》同時展望2035年,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美麗陜西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甘肅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甘肅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聚焦甘肅省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薄弱環節和短板弱項,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強化生態環境基礎能力建設,謀劃確定了我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統籌發展與保護,推進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和碳中和工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強化生態保護監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加強協同控制,鞏固改善大氣環境。深化三水統籌,提升水生態環境。強化源頭防控,提升土壤和農村環境。強化風險防控,確保生態環境安全。探索創新,積極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青海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青海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分為基礎與形勢分析、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4個部分,共13章52節。《規劃》從生態保護、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4個方面設定了27項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9項、預期性指標8項。聚焦堅決守護好“中華水塔”、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引領應對氣候變化、聚力打造綠色江河源、鞏固提升“青海藍”、切實保護好高原凈土、持續建設“潔凈青海”、強化全過程環境風險防控、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全社會行動體系10大領域,謀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重要舉措。

《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明確了環境綜合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生態保護、環境風險防范等4大類22項指標任務,其中約束性指標12項,國考斷面數量由“十三五”時期的15個增至20個,更加突出對環境質量的硬約束,呵護天藍、地綠、水清的良好環境。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寧夏生態環境保護主要目標為綠色轉型成效更加顯著、環境污染防治率先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系統功能穩步提升、環境安全取得有效保障、環境治理效能明顯增強。寧夏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5.5%,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0%,黃河干流斷面水質保持Ⅱ類進Ⅱ類出,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森林覆蓋率達到20%。


原標題:16省市發布“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未來五年就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