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海縣,有一座能“吃掉”城市垃圾并將其轉化為電力的政府重點民生保障工程——東海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該廠的投入運行,標志著長期以來東海縣以填埋為主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宣告結束,實現了生活垃圾從產生到終端處理全過程的城鄉一體、全域覆蓋的鏈條式管理。
據悉,東海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被省財政廳列入PPP示范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6億元,采用技術成熟的爐排爐工藝和煙氣凈化系統。每年可無害化處理城鄉生活垃圾22萬余噸,年發電量9600萬kWh以上。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項目工程滿負荷運轉可消耗生活垃圾600噸左右。目前,每天有500余噸生活垃圾從東海縣城區及各個鄉鎮送來。該項目的運行,真正實現了東海縣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處置目標,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方共贏。
在東海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內,一輛輛生活垃圾轉運車緩緩駛入,現場工作人員依次對每輛車裝載的生活垃圾進行過磅計量,專業人員指揮駕駛員將生活垃圾依次順利倒入垃圾儲存倉,垃圾在儲存倉內經過存儲、發酵、脫水等工藝流程后最終變成清潔電能。
在監控指揮中心,巨大的監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每一個垃圾處置環節的運行情況,可以實時查看垃圾倉儲、焚燒過程,在線監測焚燒爐內煙氣數據。智能化垃圾處理“悄無聲息”,工作人員不會直接和垃圾接觸,盡管玻璃對面就是“垃圾山”,但在垃圾倉吊車控制室內、操作間里卻沒有聞到任何異味。在垃圾吊控室,工作人員操作著吊機,如同操作一個巨型的“娃娃機”,啟動搖桿抓、移、放,一套動作下來,500余噸垃圾便進入焚燒爐。
“垃圾在850℃以上的高溫環境下就可以完全分解,焚燒爐溫度控制在850℃至1000℃之間。”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該廠煙氣排放嚴格按照環評要求,采用先進凈化工藝,經處理后排放指標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垃圾產生的滲濾液經處理后,達到回用水標準循環使用;垃圾焚燒后剩余爐渣,經綜合處理后可實現利用。“生活垃圾經過焚燒后,產生的能量加熱水蒸氣,轉化為動能用于發電,電能并入電網,輸送到千家萬戶,垃圾焚燒發電,既是一項公共事業,也是環保經濟產業。”該廠有關技術人員說。
垃圾焚燒發電、煙氣處理排放、污水凈化再利用的先進模式,讓東海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成為蘇北地區一個垃圾高效處理的樣本,開啟生活垃圾“變廢為寶”新模式。該項目的投運,對于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港城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新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原標題:東海:從生活垃圾到焚燒發電,探索“變廢為寶”綠色發展新模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