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蘇皖合作示范區2021年度聯席會議在安徽省郎溪縣召開,會議全面總結與展示蘇皖合作示范區設立以來取得的經驗與成績,研討重大戰略機遇期面臨的機會與挑戰,共商發展大計。會上,三地生態環境部門簽訂了《溧陽市—郎溪縣—廣德市跨界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工作制度》協議。溧陽、郎溪、廣德三地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出席會議。
沖破“縣級市思維”,推動溧陽在全省縣域高質量發展中爭創區域協作示范,是溧陽市委、市政府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生態創新助推溧陽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多年以來,溧、郎、廣三地持續開展高規格、高頻次、高標準的真誠交流,通過共商、共保、共防,促進形成區域“一盤棋”的生態共保共治格局,努力實現生態環境提質、生態價值提升,成為全國首個以縣為單位、以生態為底色、以共建共享為目標的跨省合作區。
會上,三地生態環境部門共同簽訂了《溧陽市—郎溪縣—廣德市跨界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工作制度》(下稱《工作制度》)。據悉,《工作制度》以全方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導向,遵循統籌謀劃、系統治理,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分工合作、協同推進的原則,充分把握本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區域性、流域性特征,以解決區域性、流域性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和實現水清地綠天藍為目標,以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和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劃分為重點強化空間管控;以跨界水污染綜合治理與大氣聯動管控為重點推進環境質量穩步改善;以環境基礎設施、環境信息共建共享為重點強化環境保護的綜合保障;以山水林田湖為抓手開展系統治理,將本區域打造成為長三角重要生態屏障綠色發展的前沿陣地。
早在2013年,溧陽與郎溪兩地生態環境部門簽訂《跨界污染糾紛處置工作機制》,2017年簽訂《跨界區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治工作機制》,隨著溧陽在2020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成功創建,如何形成可供復制、可推廣區域性的生態環境保護模式,迎接三年以后的創建復查?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溧陽生態環保人的心頭。為此,常州市溧陽生態環境局未雨綢繆,積極主推,大膽創新,在溧陽天目湖、社渚多次召開協調會,在前期取得良好合作經驗的基礎上,細化工作舉措,拓展延伸合作內容,提出一系列新的機制。
從“個體”到“立體”
2013、2017年簽訂的《工作機制》突出的僅僅是關于“環保污染糾紛”的處置應對,而新《工作制度》全面深化合作,從“單兵突進”到“全面開花”,大力拓展聯保共治內容,建立健全跨區域審批制度、聯合管控大氣環境質量制度、入河排污口執法監察制度,推進重大項目布局的協同審批、跨界斷面水質預警監測、共同申報項目、協同治理農村環境,建立上下游補償機制等。
從“工作”到“合作”
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三地氣候環境一致,大氣污染指標具有高度趨同性,必須統籌協調,跳出工作中“種好自留地”的思維,共同采取治理管控措施,才能做到區域大氣質量的改善。在探索邊界區域的農污治理、農村垃圾的協同處置,農村環境的整治,生態養殖;洙漕河等流域水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共同開展生物多樣性的調查與保護;共同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治理,推動區域生態系統建設等方面都需要大力加強“合作”,生態環境部門都大有作為。
從“事后”到“事前”
區域環境質量的改善,不僅在發生污染事故、污染糾紛事后的問題解決,更要打破區域壁壘,建立區域聯動機制,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城市生活垃圾非法傾倒等違法活動。建立預警監測體系,共享項目審批信息。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聯合宣傳、新聞發布會。對造成行政邊界地區環境污染糾紛的違法排污企業,制定計劃開展聯合執法、交叉執法,共同監管,防患于未然。
自蘇皖合作示范區成立以來,溧陽、郎溪、廣德生態合作領域持續拓展,水體生態補償呈現由點及線的良好發展態勢。水環境跨界合作在空間覆蓋面不斷擴大的同時,合作領域從水體斷面監測與補償向水體功能完善方向拓展,向礦區礦山聯合整治延伸,水、土、氣多領域全方位聯動治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接下來,溧陽、郎溪、廣德這組“鐵三角”將以環保“標準一致”作為協同治理區域污染的重要抓手,加強執法“雙隨機”力度和項目協同審批,聯手開展重點污染源、重點行業污染企業以及重點區域的監管。建成區域性環境預警應急網絡體系,共同推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修訂和執行,持續加強污染天氣聯防聯控和應急執法。建立完善生態產品交易市場,努力探索創新生態價值轉換機制,改變過去治理主體單一的生態治理方式,搭建損害者補償、使用者付費、保護者受益的多元生態治理架構,實現金山銀山向綠水青山的反哺,形成雙向轉化、相互促進的“兩山”轉化模式。
溧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建議,要堅持不懈探尋綠色發展“最大公約數”,希望與郎溪、廣德一道攜手深化“兩山”轉化實踐,在生態產品有償使用、區域公共品牌共建以及綠色金融服務創新等方面打造更多生動案例,研究蘇皖合作示范區率先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路徑,讓三地人民享受更多綠色福祉。
廣德市委書記建議,要進一步推動“大保護”,加強跨界礦山聯合監管,開展環境聯合執法,推動已關停、廢棄礦山與采石場實施全面生態修復。
郎溪縣委書記建議,要建立“大生態”區域共保聯治機制,讓綠水青山成為三地發展的共同底色。深化生態治理合作,加強三地產業環保政策和環境信息的公開、透明、共享,逐步提升區域政策趨同性,共同維護好三地的綠水青山。
原標題:治污協同作戰邁出新步伐——兩省三地共同制定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