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大環保企業陸續發布了2020年業績報告,環保在線先后匯總了32家環保企業的業績情況,再加上維爾利、海峽環保、龍馬環衛、滇池水務、中國電環保、啟迪環境,共38家:
營收同比增長的有29家,占比76.3%,凈利潤同比增長的有19家(不包括港股),占比近65.5%。營收總額超過百億的有4家,占比10.5%。

盡管2020年上半年,大部分行業都受疫情影響,從這38家環保企業來看,后期恢復情況還是可圈可點的,整體業績情況樂觀。其中中環環保營收增幅達到45.32%,凈利潤增幅也有62.43%;中創環保凈利潤增幅達到204.03%(扭虧為盈),營收增幅也有23.63%;而中國光大環境營收總額達到了361.36億元,增幅也有14%。
馬上,環保企業又將集中披露2021年一季度報,部分企業已經發布了業績預報。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環保標準的趨嚴,以及環保產業的崛起,市場和資本對環保企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在“碳中和”概念火爆出圈后,相關機構和專家普遍認為又一輪機遇期已經來臨。
從環保企業本身來看,隨著環保產業規模的擴大,產業鏈的逐步成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環保設備國產化替代進程的加速,“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包括國資、央企混改注入的新動力,發展勢頭并不弱。
環保在線也曾梳理過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榜單、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以及中國企業專利500強榜單等排行榜,驚喜還是不少的。
雖說,中美在世界500強的賽道上比拼,美國企業排名比較靠前,上榜企業收入和凈利潤都相對較高,不過我國上榜企業數量一直處于增長狀態,據悉20年間增長超10倍,且新上榜企業數量多于美國,整體躍升幅度也更大。
“這證明我國企業有更大的發展潛力”,研究機構如是分析。
那么就環保領域來看,涉水泥窯協同固危廢處置的海螺水泥、金隅集團,核能領域的頭部企業中國核工業、中廣核電力、中國核能電力,涉新能源動力電池的寧德時代,涉新能源電力業務的金風科技、深能集團、阿特斯太陽能、晶澳太陽能,以及N77屬性的北控水務、中國天楹等均登榜2020《財富》中國500強。
此外,中國核工業集團還登榜了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與環保息息相關并登榜的還有中國光大集團,旗下光大環境在上述2020年業績梳理中表現亮眼,下轄2家上市企業——光大綠色環保和光大水務,在細分領域喜報連連。
至于2019年由廣東企業品牌建設促進會等聯合公布的中國企業專利500強,則有三聚環保、聚光科技、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格林美、中廣核、天合光能、寧德時代、龍凈環保、長江三峽集團、中國核工業等上榜。近年來,我國環保企業在技術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方面的重視和成就有目共睹。
在為環保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的過程中,我國也在不斷從政策支持、財政支持、金融模式創新支持、專家技術支持等方面著手。4月6日,生態環境部才剛剛聯合國家開發銀行印發了《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共同推進生態環保重大工程項目融資的通知》,就是字面意思。
2021年以來,“碳中和”目標點燃的資本熱情又找到了綠債這個宣泄渠道。據行業數據顯示,2月初到3月中旬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市場上就出現了21只碳中和債券,合計規模230多億。三峽集團、國電投、國家能源集團等央企相繼發行了碳中和債券,業界預測2021年綠色債券市場將撬動8000億的資本。
碳中和目標,確實帶來了令人驚嘆的機遇,“新舊動能轉換”周期進入了“十四五”時間。
與此同時,研究機構還帶來了
“2022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將突破10萬億”的好消息。跑馬圈地也好,坐地分羹也罷,都將為節能環保做大做強積累底蘊和資本。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