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自2003年環保項目落地,緊抓中國環保行業蓬勃發展機遇,歷經十余年發展的光大已經成為中國環保市場的C位企業之一。2020年12月24日,光大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宣布原“中國光大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環境”),標志著公司將在環保領域更上一層樓,也表明繼續在環保領域深耕細作的堅定信念。
在環保行業蒸蒸日上、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的今天,光大環境的成功有六大因素值得各企業、尤其是正大力轉型發展生態環保業務的央企借鑒:
> 光大集團的大力支持
> 優勢區域的快速復制
> 多元業務的協同發展
> 打通技投建運全鏈條
> 有效融資及資本運作
> 產品包裝和品牌建設
光大環境:中國環保市場的C位企業
光大環境的前身為寧發有限公司,1993年被光大集團收購后,轉型進入環保行業。經過多年的成長和發展,光大環境已然成為中國環保行業當之無愧的企業:垃圾發電總設計能力達125560噸/日;水務設計規模約650萬立方米/日;年處理生物質規模809萬噸,危廢及固廢處置規模274萬噸 [1](如圖1)。
回頭來看,2012年起光大環境才真正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至2019年的收入年復合增速達43%,高于同期多數上市固廢企業增速水平,其收入規模也遙遙,充分展現出公司在環保,尤其是固廢領域的統治力(如圖2)。2019年公司業務足跡新拓展至黑龍江、云南、河北三省,各大業務板塊齊頭發展,收入達到339億元,凈利潤47億元,實現了收入與利潤的雙豐收。
截至2020年8月,光大環境落實環保項目逾430個,總投資超過1300億元,分布于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190多個地區。在公司當前的綠色環保、環保水務、環保能源三個主要業務板塊中,無論是從收入還是利潤的角度,環保能源板塊均占據首要地位(如圖3)。
本文將試圖撥云見日,解析光大環境的發展之路,總結其贏得C位的成功因素,為各企業、尤其是正大力轉型發展生態環保業務的央企提供啟迪與思考。
光大環境贏得C位的六大法寶
1. 光大集團的大力支持
光大環境的快速發展首先得益于光大集團對環保業務的清晰定位、資源投入以及制度支持。
首先是清晰定位。早在2003年,經過與多家環保企業簽署戰略協議及環保項目試水,光大集團便在整體規劃中將環保明確為公司三大核心業務之一,光大環境也于當年正式轉型環保。2018年,光大集團提出“四三三”戰略工程,即未來五至十年,打造培育出“四個”、“三個中國一流”、“三個國內特色”的優秀光大企業,其中打造的生態環境企業位列“四個”。
其次是資源投入。在金融方面,集團為光大環境提供了諸多便利:例如光大銀行對集團環保項目在信貸、結算、融資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光大證券主承銷光大水務公司的熊貓債,光銀公司和光大證券承銷中國光大綠色環保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事項,光大保險承保了環保企業員工的補充醫療和意外傷害保險等;而在人才發展方面,光大集團明確提出要加大人才和經費投入,加快培養一批富有夢想、敢想敢干的創新型環保人才。
后是制度支持。集團在光大環境引入市場化薪酬激勵機制,使公司高管薪酬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而在管理團隊的組建上,光大環境從2003年起正式實施股權激勵,向管理層發布購股權,網羅優秀管理人才,建立穩定的高管團隊(如圖4)。在研發方面,公司按照銷售收入或利潤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研發經費,建立研發費用加記利潤管理機制,積極鼓勵技術創新。
在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光大環境明確提出“上規模、擴產業、強科技、拓海外、活機制”五大戰略重點,力求用五到十年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生態環境集團(如圖5)。
2. 優勢區域的快速復制
在區域拓展方面,光大環境形成了先做好江蘇、山東市場,后以點帶面放大優勢,從沿海到內地、從國內到國外的發展策略(見圖6)。
相比其他省市,江蘇、山東兩省的垃圾焚燒項目投資需求大、補貼政策好、開放程度高。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經濟發達地區和土地資源短缺、人口基數大的城市,將優先采用焚燒處理技術,減少原生垃圾填埋量,江蘇、山東兩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以上特征,規劃中其新建處理設施投資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從政策角度來看,江蘇、山東屬于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較高的地區,企業在此類地區投資項目可獲得更高的回報(見圖7)。
總結發現,為滲透江蘇、山東兩省市場,光大環境實施了“五個走進去”策略:選擇重點城市走進去、成立機構團隊走進去、打造精品工程走進去、其他相關業務走進去、周邊新區域走進去(見圖8)。以在江蘇的拓展為例,光大環境在江蘇省優選蘇州市發展垃圾發電項目,收購蘇州市蘇能垃圾發電項目50%權益,成立蘇州蘇能垃圾發電有限公司。2004年,公司提出將蘇能打造成為精品示范項目,并于2006年成功實現倒送電,創造了新的高密度工程建設記錄。此后,在蘇能垃圾發電廠的基礎上引入沼氣發電、工業固體廢物安全填埋等項目,并與蘇州政府簽署《建設蘇州市光大環保產業園框架性合作意向書》。在成功打入蘇州市后,光大環境積極拓展周邊區域,相繼進入江陰、常州等城市。
聚焦資源集中做強做大,讓光大環境在江蘇、山東兩省取得了巨大成功,截至2018年底,在兩省垃圾焚燒處理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36.9%和51.3%(見圖9)。
3.多元業務的協同發展
在獲得當地某一細分市場的地位后,光大環境進一步深耕客戶,逐步擴展水務、新能源等新業態(見圖10)。
光大環境的終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一站式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形成環保能源、綠色環保、環保水務、生態資源、環境規劃、綠色科創、光大照明、裝備制造八大業務板塊,深挖協同效應(見圖11)。
具體來看,各業務板塊的協同作用主要表現在項目獲取、市場拓展、品牌塑造和資源支持等方面(見圖12)。例如在項目獲取上,憑借在已有項目所在地方政府累積的資源,可以幫助其他板塊在當地落地新的環保項目,且多板塊聯合增加了大型環保類PPP項目的中標率;在市場拓展上,光大環境通過擴充業態,將單一項目向多元化項目延伸,從傳統的固廢項目向多元化的產業園項目發展;在品牌塑造上,光大集團、光大環境、光大水務、光大綠色環保等“光大系”品牌,通過光大集團的集中管理與規劃穩步拓展,規模效益逐步顯現;在資源支持上,綠色科創板塊為所有業務板塊提供技術支持,以科技推動企業發展;裝備制造板塊則提供設備支持,實現核心設備自主供應,提高其他業務板塊裝備優勢及經濟效益。
4.打通技投建運全鏈條
歷經多年發展,光大環境逐步構建了科技研發、裝備制造、項目投資、工程建設、運營管理的一體化全產業鏈模式(見圖13),其中對科技研發及裝備制造能力的投入及建設尤其值得關注。
在科技研發環節,光大環境在組織結構、發展路線與科研模式等方面都形成了有效具體的策略(見圖14)。公司首先通過外延并購,快速提升自身在設計方面的能力,短時間內解決設計資質的短板問題。之后,公司著手構建包含“兩院三所一中心”的研發組織架構,全面負責光大在固廢和水務領域的技術研發,同時與高校展開合作,有效利用高??蒲匈Y源,提升技術研發力量。
裝備制造業務由光大環境內生打造(見圖15),于2006年成立研發團隊, 2012年正式投產,至2017年劃分為獨立的業務板塊,致力于打造一個全新的“光大智造”,這不僅降低了企業內部的裝備成本,也快速增加了對外銷售收入,打造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目前,光大環境已經在江蘇常州建立了生產基地[2],形成了垃圾焚燒爐排爐、成套滲濾液處理系統、成套煙氣凈化系統三大系列產品,無論是在經濟效益、使用效果還是投產銷售上,均初見成效(見圖16)。
調研發現,“高性價比”是光大環境產品的主要賣點之一:性能向進口品牌看齊,但價格只有一半。中國垃圾具有高水分、高灰分、低熱值等特點,進口設備不能完全適用中國垃圾焚燒的難題,對比發現,光大環境自主研發的各項運行指標優于進口設備,但價格只有其一半(見圖17)。
5.有效融資及資本運作
不得不提,強大的融資和資本運作能力為光大環境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針對項目多、資金大、周期長等特點,光大環境通過多種渠道,項目平均融資成本僅為4.6%,比行業平均水平低2.9個百分點[3],主要依靠三大舉措:
一是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籌融資體系。通過優異業績吸引戰略投資者,并綜合運用多元化債務融資工具,拓寬資本補充渠道。通過將水務、固廢分拆上市,光大環境目前擁有光大綠色環保及光大水務兩家上市平臺(見圖18)。
二是厲行資本節約,提高內源融資效率。公司著力提升各業務板塊發展質量,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增強內生增長動力,同時積極發展資本節約型業務,合理分紅派息,科學規劃資本與負債水平,實現科學發展。光大環境深知,和民營企業著重做EPC模式不同,光大環境的環保項目多采用BOT模式,屬于重資產模式,加上環保類項目投資回收期較長,需要雄厚的資金鏈。
三是強化資本回報,提高資本運營水平。主要表現在重視資本運營績效的考核評價,建立以ROE等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強化資本回報要求。為提高資本產出效率,光大環境明確將資本投資向戰略重點領域集中,向前瞻性產業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好成長性的優勢業務集中。在這樣的原則之下,公司環保類項目的建設周期一般在12-20個月。
良好的政企關系、專業的資本運作團隊以及與光大金融系的密切互動,是光大環境資本運作成功的三大關鍵因素(見圖19)。依靠國企背景,光大環境建立了良好的政企關系,獲得了諸多政策優惠;其專業的資本運作團隊能夠有效協調集團內外的金融資源,與外部金融機構密切互動,獲得各方金融支持。
6.產品包裝和品牌建設
與行業內大多數企業不同,光大環境十分注重產品包裝和品牌建設宣傳,從政府評級、第三方認證、技術品牌、社會公益和環境責任五個方面入手,全力打造光大品牌工程,塑造了可值得信賴的企業形象(見圖20)。
在政府評級方面,公司多個項目獲得國家、省、市(縣)級環境教育基地、環境科普基地、工業旅游基地、循環經濟基地等稱號,其中山東濟南污水處理項目、江蘇鎮江海綿城市建設PPP項目、湖南益陽垃圾發電項目、永州垃圾發電項目等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或中國PPP示范項目。
在第三方認證方面,光大環境積極參與第三方機構評選,持續提升品牌度。2011年起,公司連續八年獲評選為中國固廢行業具影響力企業;2013年起,先后被納入MSCI明晟中國指數、恒生可持續發展指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富時社會責任指數,此外,公司于2016年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綠色責任企業”稱號。
在技術品牌方面,光大環境的技術獲得了多個獎項,如2013年山東濟南垃圾發電項目獲得當年業內建筑高獎魯班獎;2017及2018年,光大環境連續兩年分別獲得RobecoSAM可持續性銀獎、銅獎。
在社會公益方面,光大環境成立了光大環保愛心基金及光大環境環保公益基金,積極投身教育、環保等社會公益事業,打造有責任、有擔當的企業社會公益形象。在2018年6月的六·五世界環境日當天,公司旗下多個項目積極支持、協辦、參與世界環境日于當地的環保公益活動。
在環境責任方面,光大環境爭做環境責任的者,在具體執行上,我們看到光大環境的四個“率先”——率先在國內推動采用歐盟2000排放標準,率先推行排放數據與項目當地環保部門在線聯網,率先對外披露所有運營垃圾發電項目小時均值排放指針,率先實行公眾開放活動,自愿主動接受公眾及社會監督。這些開創性的環境保護倡導,提升了公眾對光大環境品牌的好感度。
結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中國大的環境企業之一,光大環境的區域拓展、協同發展、模式創新、能力建設等,值得那些有志于成為中國環保巨頭的企業借鑒與參考。辰于公司愿意分享我們協助環保企業進行戰略規劃、精益運營、能效提升與標準化建設積累的豐富經驗,協助業內企業更好地應對未來機遇與挑戰。
[1]數據及排名來自光大環境公司
[2]光大環保技術裝備(常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一期項目總投資13350萬元,占地面積49.92畝,二期擴建項目總投資12000萬元,規劃占地面積為42.17畝
[3]使用光大環境2018年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估算其融資成本
關于《堅守初心,乘風破浪:光大環境贏得C位的六大法寶》
本報告基于對光大環境發展歷程的深入研究,結合辰于咨詢公司近期完成的相關咨詢項目經驗完成。
報告采集的數據截至2021年3月。
報告資料來源為公司、公司年報、文獻檢索、WIND數據庫、辰數等。辰數是目前生態環境行業好的數據平臺,為企業、政府、學校和專業機構提供全新可信的環保數據與多元定制個性化的用戶服務,具有廣闊的應用場景與市場空間。
關于辰于咨詢公司
辰于是一家年輕而專業的管理咨詢公司,擁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咨詢團隊。在過去4年,我們一直為國內生態環境、先進制造、消費與新零售等行業的企業提供持續的高品質咨詢服務。
憑借管理咨詢與數字化工具的無縫鏈接,辰于能夠為客戶創造看得見的咨詢價值。我們與客戶組織的各個層級緊密合作,共同推動戰略制勝、組織變革、運營轉型、能力建設,以及確保執行的成功。
本文系辰于咨詢公司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圖片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