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下午,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
會上,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延彬作了《深入貫徹落實省部相關會議精神 努力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工作報告。徐延彬首先傳達學習了今年以來省委書記劉奇、省長易煉紅、副省長陳小平對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批示精神,要求全省生態環境系統進一步做好貫徹落實工作,繼續保持迎難而上、克難前進的勁頭和敢為人先、勇爭一流的狀態,在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江西生態篇章的新征程上邁出新步伐、取得新進步。
會議認為,2020年是江西生態環境事業發展歷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創“十三五”好水平,污染防治攻堅戰順利收官,有力彰顯了江西綠色發展的底色,提升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
奮力抗擊疫情洪災,堅決守住生態安全底線
全省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由79.5噸/天提升到129.5噸/天,應急處置能力達506.5噸/天,確保了疫情期間全省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疫情醫療廢物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全省生態環境系統6811名人員實現零感染、零疑似。系統內1600余名干部全程參與汛期防汛抗洪、堤壩巡查、安全監測工作,汛期全省生態環境安全穩定。
全力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鞏固綠色生態優勢
全面推進“控煤、減排、管車、降塵、禁燒、治油煙”,全力開展夏秋季VOCs治理攻堅和秋冬季百日沖刺行動,全省PM2.5年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94.7%,空氣質量近五年好。持續推進鄱陽湖流域治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消滅Ⅴ類及劣Ⅴ類水等專項行動,設區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6%,水質優良斷面再創新高。建成全省農村環境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3%左右,土壤環境風險有效管控。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總數累計達5個、全國排名第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總數累計達16個、全國排名第五,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優、列全國第四,自然生態優勢繼續鞏固。
認真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助推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出臺服務復工復產6條具體措施,對國家名錄中環境影響不明顯、社會影響小的19個行業38類項目試行環評豁免,對疫情防控急需的3類項目提供環評審批“綠色通道”應急保障,利用“云評審”等不見面方式完成93次危廢技術評估和危廢鑒別技術審查,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出臺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20條措施,改革重金屬總量分配機制,試行企業分類監管和公開承諾制度,將3543家企業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利用科技手段對5878家次企業開展非現場檢查,推動經濟綠色復蘇。積極推行服務企業接待日、服務群眾接待日活動,建立地方政府請求事項辦理機制,實現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地方政府全覆蓋。
扎實推動問題整改,努力增進群眾生態福祉
對中央環保督察、長江經濟帶有關問題,實施掛圖作戰、四色預警、定期調度、暗訪督導,落實“初審、申請、核實、公開、核準、問效”程序,嚴格問題銷號。同時,扎實推進省級環保督察和區域環境監察,完成第二輪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在全國率先實現省級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全覆蓋,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行動,排查出1.38萬個問題,完成整改1.33萬個,建立《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專報省委、省政府工作機制,初步發揮生態環保督察的前哨、探頭和尖兵作用。
強化體制機制創新,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推動出臺《江西省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的若干措施》,推行“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贛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機制改革。10項垂直管理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垂改、綜合執法改革等經驗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組建運行5個區域生態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掛牌成立副廳級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爭取各類專項資金17.6億元,深入實施生態補償,出臺3項地方標準。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并對外發布公報,普查質量居全國前列。
積極打造環保鐵軍,提升污染防治攻堅能力
組織開展曹永琳案專題警示教育、崗位廉政風險排查,常態化開展工作紀律“顯微鏡”專項行動。建立健全優秀年輕干部和高層次人才選拔、培養和管理機制,建立履職盡責、容錯糾錯機制,提請省委、省政府設立“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項目,向省委組織部報送5名新時代擔當作為典型,推薦1個集體獲三等獎、3個集體和2名個人獲通報嘉獎,2人獲省五一勞動獎章。
會議指出,“十三五”時期,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全局性變化、歷史性跨越,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幅度、環保基礎設施短板補齊力度、經濟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厚度、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進度“五個前所未有”,為“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探索積累了成功做法和寶貴經驗,主要體現為“五個必須”: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必須堅定不移落實生態惠民利民為民理念,必須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必須堅定不移推進系統治理思路,必須堅定不移加強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全面領導。
會議要求,要客觀看待當前全省生態環境工作的條件基礎,準確把握當前和今后全省生態環境工作形勢,科學確定“十四五”全省生態環境的目標原則,落實“五個堅持”的指導原則:堅持新發展理念,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堅持協同推進減污降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堅持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完善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制度體系;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扎實推進實施重大任務和工程。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是建黨100周年的大慶之年。會議確定,今年全省生態環境工作的總體安排是:“貫穿一條主線、迎接兩場大考、打好三大戰役、構建一個體系、做好八方面基礎性工作”。
(一)貫穿一條主線
堅持“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以碳達峰碳中和高水平推進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主線,重點做好深入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扎實研究推進碳達峰、助推和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等方面工作。
(二)迎接兩場大考
迎接污染防治攻堅戰終期考核。扎實做好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和總結評估有關工作,全力迎接中央對我省的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爭取考核成績優秀,進入全國第一方陣。適時開展對市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成效考核。
迎接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針對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和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披露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總結,督促各地各部門按照時間節點和質量要求把問題整改到位、把信訪件解決到位,積極配合中央對我省開展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主動做好后續問題整改工作。
(三)打好三大戰役
深化污染防治攻堅。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提升行動,以PM2.5和O3協同控制為主線,開展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實施水環境質量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工業污水處理達標排放行動,持續加強市、縣、鄉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水缸子”;實施土壤環境質量提升行動,持續開展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污染源和重要地下水型飲用水源周邊污染源排查整治,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和風險管控,持續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堅決為人民群眾守護好“米袋子”。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組建專家團隊,制定省、市兩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和全省“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加強重點企業碳排放核查和碳交易市場建設,指導重點電力企業開展碳排放權交易;開展林業碳匯項目試點和交易,推進綠色低碳試點示范;加強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機構建設,完善應對氣候變化技術支撐體系。
強化自然生態保護。開展“綠盾2021”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加強對自然保護地違法違規問題排查和整改;深化“兩山”基地和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創建;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嚴守生態安全底線。
(四)構建一個體系
加快構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堅持督政與督企措施并舉,完善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領導體制與工作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財政資金與生態環境質量掛鉤激勵機制;堅持行政與市場手段并用,建立省、市兩級“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推動建立排污者付費、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機制;堅持法治與標準實施并進,動態清理與國家法律和政策不相符的規范性文件,完善生態環境治理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公益訴訟檢察制度,制訂一批地方標準和技術規范。
(五)做好八方面基礎性工作
認真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任務考核,科學編制“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強化生態環保督察和執法,改革完善生態環境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切實強化生態環境安全保障,深入推進生態文化建設,持續打造生態環保鐵軍。
會上,九江市生態環境局、贛州市生態環境局、宜春市生態環境局、吉安市生態環境局、新余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南昌市南昌生態環境局、上饒市婺源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同志作交流發言。
會議由省生態環境廳正廳長級生態環境監察專員鄭光泉主持,廳領導羅小璋、龍剛、李鵬云、陳釗、舒飛庚、石晶、楊鵬、鄒國星、羅盛金、林文、喻子水、朱麗昀出席會議。
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總工程師、核總工程師,二級巡視員,駐廳紀檢監察組、廳各處室、廳屬各單位副處級以上干部在主會場參會。各生態環境監察專員辦、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中層以上干部,各市、縣(區)生態環境局,贛江新區生態環境局領導班子,駐局紀檢組副組長,局中層干部在分會場參會。
原標題: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