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 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部署,全面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 “回頭看”關于全面加快提升我省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總體要 求,進一步優化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布局,加快推進《四川省 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2017—2022 年)》(以下簡稱 《規劃》)實施,根據《規劃》執行情況中期評估報告,結合新冠 肺炎疫情防控情況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快補齊全省危險 廢物和醫療廢物收集處置短板,對《規劃》進行中期調整,特制 定本方案。
一、《規劃》執行情況回顧
(一)規劃項目扎實推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規劃項目建設納入生態環保督察重 要內容,綜合采取現場督導、專項督辦、通報約談、集中調度等 措施,層層傳導壓力,壓緊壓實責任,督促各地人民政府嚴格落 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多措并舉強力推 進規劃項目建設。對推進有力、提前完成任務的或整改不力、工 作滯后的,納入省委《每日要情》和省政府《政務晨訊》定期信 息通報。
(二)處置能力顯著提升
《規劃》實施以來,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能力達到 70.32 萬噸/ 年(集中處置能力 40.08 萬噸/年,水泥窯協同處置能力 28.5 萬噸/年),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達到 11.57 萬噸/年。相較 2017 年(規劃基準年),新增危險廢物處置能力 60.96 萬噸/年,增幅 約 651%;新增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 6.55 萬噸/年,增幅約 130%。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省共收集處置醫療廢物 4.5 萬噸, 含疫情醫療廢物 0.25 萬噸,全省醫療廢物處置負荷率約為 55%。
(三)協同處置成效明顯
德陽市 8.5 萬噸/年、內江市 10 萬噸/年、綿陽市 10 萬噸/年 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已建成投運;自貢市 10 萬噸/年水泥窯協同 處置項目正在申辦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廣安市 10 萬噸/年水泥 窯協同處置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上述項目建成后,全省水泥 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總規模約 48.5 萬噸/年。
(四)利用能力全面提升
全省現有危險廢物綜合利用企業 44 家,綜合利用能力約 223.57 萬噸/年,較 2017 年新增 139.46 萬噸/年,增幅約 166%。 新增油基泥漿、廢機油格、廢熒光燈管、含汞廢物、煤焦油、含 鉻廢物等廢物類別,淘汰廢礦物油、廢切削液等落后產能 24 萬 噸/年。
(五)監管能力持續加強
印發了《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危險廢物環境管理 的指導意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 污染防治技術指南(試行)》《四川省實驗室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指南(試行)》《四川省廢鉛蓄電池污染防治行動方案》《四川 省廢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建成了省級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了相關部門以及部分省 (自治區、直轄市)危險廢物協作監管和信息共享機制,全省危 險廢物監管能力得到持續加強。
二、《規劃》調整必要性
(一)部分規劃項目布局不盡合理
原規劃項目布局與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戰略部署 不相適應;因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建設用地指標短缺、“鄰避” 問題突出等原因,部分市(州)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項目落地難, 推進慢;部分市(州)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短板突出,不能 實現“兜底”和應急處置保障;原規劃全省廢鉛蓄電池收集規劃 點位少、與國家試點方案不一致,迫切需要優化調整。
(二)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需求持續加大
隨著我省區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特別是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力度的增強以 及收集體系的不斷完善,我省危險廢物產生量呈急速增長趨勢。 2019 年全省危險廢物產生量約 390 萬噸,同比增長 8.3%。全省 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需求持續加大,2019 年危險廢物委托利用處 置量約 93 萬噸,同比增長 33%。
(三)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要求全面提高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兩高司 法解釋”的修訂,“無廢城市”、長江保護修復攻堅行動計劃、“清 廢行動”等工作的深入推進,危險廢物領域“三個能力”建設的 不斷加強,建立“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危險廢物 環境監管體系,對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移、利用、處置以及 風險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中期調整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五次、六次全會精 神,加快建成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危險廢物處置體系, 創新機制體制,強化環境執法,落實責任主體,保障長江、黃河 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二)基本原則
區域協作,能力共享。以四川省五大區域經濟板塊為重點, 統籌調配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合理分配危險廢物運輸半徑,有效 防范運輸環境風險,構建“優化配置、五區協同、統籌兼顧、防 范風險”的處置體系。
精準銜接,整合優化。加強規劃與現行政策、法規及規劃的 充分銜接,調整和優化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項目布局, 統籌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充分發揮集中處置設施 的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提檔升級,淘汰落后。建設一批標準高、規模大、技術先進 的處置設施,擴能提升一批建成投運時間早、工藝技術水平不高 的處置設施,淘汰一批設施老舊、工藝落后、無法通過提標改造 達標的處置設施。
能力匹配,適度競爭。充分考慮危險廢物增長趨勢及應急處 置等因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總量控制、避免重復建設、 保持適度競爭,實現全省危險廢物產生量與處置能力相匹配。
四、《規劃》中期調整方案
(一)總體目標
總體目標:全省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移體系進一步健全, 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有序,技術成熟先進、處置能力充 足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生態環境 安全。
具體目標: 到 2020 年底,全省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達到 49.08 萬噸/ 年,水泥窯協同處置能力達到 28.5 萬噸/年,醫療廢物集中處置 能力達到 12.92 萬噸/年,全省危險廢物產處基本平衡。 到 2022 年底,全省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達到 107.83 萬噸 /年,水泥窯協同處置能力達到 48.5 萬噸/年,醫療廢物集中處置 能力達到 14.74 萬噸/年,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與處置需求總體 匹配,能力充足。
(二)主要任務
1.整合優化集中處置設施布局
嚴格執行“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按照“五區 協同,能力共享”原則,統籌調整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以市 (州)為中心、重點縣(區、市)為節點,整合優化醫療廢物集 中處置設施,鼓勵產廢量小、區域環境敏感、交通便利的相鄰市 (州)跨區域聯合建設集中處置設施;對于未規劃建設處置設施 的市(州),依托相鄰市(州)已規劃建設的設施,建立戰略合 作關系,確保本地區危險廢物去向明確,有效處置。鼓勵產廢量 較大的產業基地、企業集團、化工等工業園區配套建設危險廢物 集中貯存、預處理和處置設施。支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專業化、 規模化,鼓勵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打造危險廢物利用處置 企業。
2.加快補齊集中處置設施短板
嚴格落實項目建設主體責任,加強部門協作配合,加快推進 項目審批、建設進度,切實保障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如期建成 投運。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推進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依托危 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妥善解決藥物性、化學性廢物和醫療廢水 污泥處置需求。到 2022 年 6 月底前,實現每個縣(市、區)建 成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各市(州)醫療廢物處置能力滿 足本地實際需求。